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嚇阻假新聞 學者籲修社維法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前新北地檢署檢察官劉邦繡建議在社維法中新增「未經查證,於網路傳播假消息」之處罰,減少假新聞的肆虐。(資料照)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前新北地檢署檢察官劉邦繡建議在社維法中新增「未經查證,於網路傳播假消息」之處罰,減少假新聞的肆虐。(資料照)

    2018/04/01 06:00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網路成為新興媒介,每個人都是傳播者,迅速製造、發送、轉傳訊息,如病毒式的蔓延網路世界,伴隨而來的副產品「假新聞」更讓網友無所適從,輕者一笑置之,重者造成恐慌,對此,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前新北地檢署檢察官劉邦繡建議可修「社會秩序維護法」。

    有爭議訊息應只看不傳 避免觸法

    劉邦繡指出,不論是假新聞或假消息,均屬謠言的一種,網路轉傳雖受現行社維法六十三條的「散布謠言」規範,但前提是要「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才能定罪,實務上很難成立;該法條原初規範的謠言主要為口語傳播,如今科技日新月異,網路謠言散佈的速度和影響層面廣大,危害更不容小覷,建議在社維法中新增「未經查證,於網路傳播假消息」之處罰,減少假新聞的肆虐。

    劉邦繡表示,如果假新聞內有恐嚇或妨害他人名譽文字,製造或轉貼該文的網友可能吃上恐嚇或誹謗官司;若是任意預報氣象或地震,例如南投一名男子曾發文預言台灣會發生十四級地震,斷成兩半,則觸犯「氣象法」,可處行政裁罰。

    花蓮高分院前法官、律師顏世翠認為,假新聞多影響「社會法益」,可課以刑責,被害人還可主張民事上的「侵權」,舉證自己因假新聞所遭遇的實際和精神損害,向製造與轉貼文章的網友求償,請求回復名譽、金錢損失、精神慰撫金。顏世翠並說,不少人收到LINE訊息後,即隨手轉發,這種未經查證就散佈的行為,可能無端吃上官司,建議民眾對有爭議訊息「只看不傳」,降低觸法風險。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關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