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APEC 民進黨沒人夠格嗎
圖為去年APEC經濟領袖代表合影。(資料照,外交部提供)
記者蘇永耀/特稿
APEC(亞太經合會)年會是台灣能與國際領袖互動的最重要場合,但因中國的阻撓,台灣的總統無法親自出席,只能改派其他人選。過去政府各有考量,扁時期派企業或學術人士,希望彰顯台灣優勢;馬政府則派親近北京的政治人物,把國際場合窄化為兩岸高層接觸。
民進黨重返執政後,蔡總統去年指派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為特使,出席APEC高峰會,由於宋曾赴中國並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見面,此舉也被解讀為蔡政府著墨於兩岸層次,希望突破陷於低盪的兩岸關係。
去年在秘魯利馬舉行的高峰會,也確實可見宋楚瑜發揮長袖善舞的一面,與包括習近平等各國領袖自然互動。不過,這般的昇平場景,並未絲毫化解中國對台灣,或者更精確地說,對民進黨政府的敵意,反倒是在近一年來,北京更加大力道封鎖台灣的國際空間,展開挖台灣邦交國的攻勢。若是今年再度上演台灣領袖代表刻意爭取與習近平「握手」的場面,對北京而言,肯定不會是兩岸的「言和」,而只是更多的矯情與不切實際。
對蔡政府來說,領袖代表不僅要代表總統、國家,還有一層重要意義,是能把執政黨對內及對外的施政理念傳達清楚。
這樣的總統特使人選,蔡總統應先從民進黨內徵詢及尋覓,委派執政黨的代表人士,也符合國際慣例,畢竟指派在野黨領袖傳達執政黨的施政思維,代表性與正當性都明顯不足。宋楚瑜在習近平面前提及身著橘黃領帶時,還意有所指的自承說「橘色還是橘色,橘色沒有變綠。」政黨立場顯露於國際場合,不僅不妥,更屬外交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