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問題 》飛彈研發不必自我設限
為反制中國對台針對性的飛彈部署及威脅,中科院計畫在國造「天弓三型」飛彈的基礎上再向上提升,希望達到「更高層防禦」目標。(記者羅添斌攝)
記者羅添斌/特稿
為反制中國對台針對性的飛彈部署及威脅,中科院計畫在國造「天弓三型」飛彈的基礎上再向上提升,希望達到「更高層防禦」目標,國防科技研發永無止境,相關科研人員本來就應該有自我突破的雄心壯志,國家更應給予研發計畫相對應的資源來協助發展,畢竟唯有戰力的提升,國家安全才能獲得保障。
中國二砲部隊已經改為「火箭軍」,旗下戰略、戰術飛彈種類很多,對台具有威脅性的戰術彈道飛彈就有東風十一、東風十五、東風十六、東風二十一、東風二十六等中短程飛彈,加上精準度及射程不斷改良的「長劍」系列巡弋飛彈,根據我國及美日等國發表的中國軍力報告書顯示,中國對台具有針對性的飛彈部署有一千五百枚左右,嚴重威脅台灣。
我國在反制中國飛彈威脅上做了相當多努力,包括向美採購愛國者三型飛彈,並將現有愛二飛彈全數提升為愛三等級,台美合作在台灣北部高山設立全功能的長程預警雷達,以及由中科院自行研發生產具有反飛彈戰力的天弓三型飛彈系統,台灣耗費鉅資投入飛彈防衛系統的建立,就是為了能夠反制中國對台的飛彈威脅。
採購愛三與愛二提升為愛三等級,軍方為這個計畫總共將投入一千七百九十一億餘元,天弓三型飛彈的量產計畫(軍方內部稱陸基防空飛彈系統)則要投入七百四十八億餘元,光是這兩大計畫合起來,就達到兩千五百三十九億餘元,這正是代表著台灣向國際宣示自我防衛的決心及意志。
國防科技的能量需要靠長時間的累積,在人才及財力的兩大支援下精益求精,中科院在天弓三型飛彈系統的研發上已具相當成果,但還是有許多可以再往上發展的空間,諸如攔截高度、有效射程距離、攔截精準度等,中科院團隊自我期許能夠挑戰更高的防禦高度,政府及國人都應大力支持,因為只要在關鍵性技術上獲得突破,不僅是國防科技受惠,也能帶動國防產業及軍民通用科技產業,台灣的整體競爭力也能因此獲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