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想用公投反制罷免 吳靜怡:恐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

國民黨試圖以公投反制罷免,吳靜怡指出,公投與罷免本質上不同,對藍白來說,將公投綁罷免有可能會讓社會對立更激化,若民眾對此不滿,反作用力也會更強。圖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資料照)
莊文仁/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面對國民黨有32名立委面臨罷免,傳出國民黨試圖透過「公投」來反制罷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8日表示,目前有共識的是「反廢死」,而未來除了國民黨自立自強爭取支持,也會尋求各界合作,合作對象也包含民眾黨。對此政治評論員吳靜怡今日(9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公投與罷免本質上不同,對藍白來說,將公投綁罷免有可能會讓社會對立更激化,若民眾對此不滿,反作用力也會更強。
吳靜怡表示,國民黨現在面臨的罷免戰局,對於黨內35席第一階段罷免通過的立委來說確實是個兩難局面,黨中央若選擇全面死守,即動員所有資源抵制罷免,可能拖累穩定選區;若採「棄車保帥」,放棄部分選區以保核心利益,又可能擴大內部裂痕,影響2026、2028的大選佈局。
吳靜怡指出,徐巧芯、羅智強、葉元之、王鴻薇、牛煦庭、廖偉翔、羅廷瑋等人,都屬於高聲量但地方基礎薄弱的屬性,更缺乏像韓國瑜的「輔選影響力」,傅崐萁因涉嫌選舉中贈送修容組引發爭議,連累40多位立委參選人接受調查、加劇黨內危機,國民黨若再啟動公投,恐怕惹怒更多公民。
吳靜怡列出數據顯示,2021年四大公投的投票率僅41.1%,顯示國民黨在公投動員上的侷限性,此經驗表明公投未必能有效反制罷免,國民黨僅在新北市、台中市的「公投綁大選」等少數情況下,「同意」票略佔優勢,但整體支持度不足。而公投和罷免本質上不同,公投是反映民眾對議題的意見,罷免選舉,是聚焦於個人表現或爭議,將兩者綁在一起,可能可以提高整體投票,但如果引起民眾不滿,反作用力會更強。
吳靜怡也列舉藍白兩黨可能作為公投題目的議題,包括反對廢除死刑、縮短中配領身分證年限、推動不在籍投票或電子投票、取消公投舉辦頻率限制、反對台積電出走、重啟核四、反對萊豬進口、公投綁大選、三接遷離、兩岸和平協議。
吳靜怡認為,國民黨提出公投反制罷免的主要動機是為了提高議題能見度、動員支持者並影響選民情緒,激化不同意罷免的票數,這是一種多面向的政治策略,但實際效果難以預測,還可能帶來「選民困惑」或「社會對立」等意想不到的後果。她也坦言:「全台熱罷免要不要點燃?全看朱立倫和黃國昌的智商,相信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