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民主憲政的法治人權 張文貞:3重點建構法院社會信任
立法院審查司法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張文貞列席答覆立委質詢。(記者羅沛德攝)
〔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今(10日)審查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司法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表示,她最重要任務是建構法院的社會信任,以及捍衛民主憲政的法治與人權,包括制度機制、專業效能、國際連結等3個推動重點。
張文貞報告說明,獨立、專業而有效能的司法是民主憲政國家的重要基石,但我國法院面臨嚴峻挑戰,包括法官及基層司法人員長期過勞,優秀法官人才流失;快速變動的科技、產業,紛雜的社會、政治,都給法院極大的壓力,社會對法院的信任難以提昇。
關於建構法院的社會信任,張文貞表示,她有3個推動重點:制度機制、專業效能、國際連結。在制度機制的建立上,針對過去幾年所推動各項司改措施的成效評估,她將在司法院召開廣納審、檢、辯、學及民間團體的「司改成效評估及推動委員會」,做為司改後續討論與協作的平台。
張文貞說,她將參考美國及歐盟做法成立「專門委員會」,由專業適任的法官或退休法官擔任委員,加上外部學者專家,定期對相關司法政策進行通盤檢討及探討,透過「由下而上」的經驗及意見整合,確保司法政策的擬定與執行更加一致與協調。
在專業效能提升上,張文貞指出,將透過司法資源的擴大並有效分配,優化案件流程及整合資訊系統,建構專業量能及傳承辦案經驗等,緩解法官及基層司法人員的過勞問題。
張文貞說,目前司法預算約占政府一般預算的1%,人均司法支出僅歐洲國家中位數的一半,司法資源的投入及分配與歐洲等先進民主憲政國家相比,仍存有重大差距。故司法資源的擴大並有效分配,法官及相關司法人員的員額,是其責無旁貸的任務。
張文貞提到,為有效減輕法官及基層司法人員的負擔,必須積極推動簡化裁判書的製作,以及優化案件審理的工作流程。在數位化基礎上簡化繁瑣的作業程序,讓實用的科技工具逐步融入司法作業流程,同時引入自動化的文件處理系統,即時更新案件資訊,縮短文書處理時間。
至於推動司法的國際連結上,張文貞說,台灣為全球及亞洲民主國家中的指標,擁有穩健的司法體制,是耕耘與深化國際連結時的重要養分,而法院所面臨的艱困挑戰同樣可見於其他國家,與其他國家的法院建立長期且穩固的經驗交流與合作,將有助於彼此專業量能的提升。
此外,張文貞強調,面對高度的政治與社會分歧,法院必須善用司法的程序條件與制度基礎,尤其是憲法法庭,要能妥適運用多元的裁判宣告模式,有效橫坪社會對改變的期待、以及要求司法自制並尊重政治部門的不同定位,以促進對話的法院自居,有效進行部門及社會的憲法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