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曝中國恐經濟、網路戰迫降 沈伯洋:和平協議最危險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資料照,記者陳逸寬攝)
首次上稿 10-05 23:19
更新時間 10-06 07:05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華府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前天(4日)公布「中國對台經濟、網路戰」首次兵推報告示警,中國可能發動經濟與網路戰爭,以非軍事手段逼迫台灣投降。民進黨立委、資訊戰專家沈伯洋受訪表示,中國對台灰色地帶作戰已是現在進行式,平時以外部騷擾搭配內部輿論戰,戰時突將態勢升高,也是現代混合戰的一環,國外兵推將其納入非常合理。但他也示警,最危險的仍是中國欲迫使台灣簽訂「和平協議」,令侵略台灣成為國內事務的終極目標。
沈伯洋昨天接受本報訪問表示,中國對台經濟戰、法律戰、網路戰等灰色地帶作戰攻擊,其實都是「現在進行式」,承平時期就從外部騷擾到內部帶輿論風向,以及駭客攻擊、偽裝漁船騷擾,或在產業對中經濟依賴下,對企業、藝人做出制裁等。
沈伯洋指出,如果中國突然將態勢升高,駭客可能就會開始攻擊醫院等基礎設施,但台灣和盟友又一時無法判斷這是否為戰爭,這種灰色地帶作戰就是台灣當前最害怕的狀況,所以國外兵推將其納入非常合理,也是現代混合戰的一環。
針對FDD報告標榜首次針對中國對台經濟與網路戰進行兵推,沈伯洋說明,這類兵推需要納入各領域專家,推演難度較高,這也是為何他長期提倡混合戰概念,如果國家作戰中心、規劃單僅靠軍事人才,並不足以應對現代的戰爭。
沈也示警,國外兵推未必會提到的是,中國法律戰的終極目標仍是在衝突升高之際,以最快速度逼迫台灣簽下「和平協議」,甚至繞過台灣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達成協議,如此一來即使踩紅線發動侵略也會成為「國內事務」,令外國無從介入。他指出,近期有部分立委大力鼓吹輿論應「討論」和平協議,正是為中國此目標鋪陳,對台灣而言非常危險。
此外,沈也提到,中國對台網路攻擊自2016年起呈等比級數提高,近期甚至傳出俄國駭客合作攻擊,但台灣應避免重大攻擊事件發生才開始檢討、修復,而是要預防每一次小型攻擊所留下的漏洞。
沈伯洋以拆解火箭砲比喻,駭客特性是透過小型攻擊「偷渡」不同的零件(漏洞)入境,在下次或下下次,甚至幾年後再利用此漏洞發動攻擊,或持續累積到一定時間「組裝」起來,就會成為非常龐大的攻擊,台灣應小心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