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還沒完沒了! 砂糖平準基金仍留鉅額賸餘
隨著國際經濟環境變遷,國內種蔗製糖早已不符經濟效益,砂糖供應來源,已由自產轉向進口成品糖或進口原料糖經精煉成白糖後,再供應市場消費。(資料照,台糖提供)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根據審計部報告,政府早期為穩定國內砂糖外銷價格,設立台灣地區砂糖平準基金,但國內砂糖市場自2005年間全面自由化,該基金已長期喪失設置平準功能,經濟部已於1996年同意基金結束,但28年來始終無法結束,且基金鉅額賸餘滯留,存續必要性亟待檢討。
審計部說,砂糖平準基金設立目的為穩定砂糖外銷保證價格,兼以保護蔗農收益。因國際經濟環境變遷,國內種蔗製糖早已不符經濟效益,砂糖供應來源,已由自產轉向進口成品糖或進口原料糖經精煉成白糖後,再供應市場消費。我國加入WTO後,國內砂糖市場即採關稅配額制度方式逐步自由化,2005年 2月起砂糖市場全面自由化。
依經濟部於1996年間召開研商該基金存續會議紀錄列載,該基金已無法發揮原有運作功能,原則同意基金結束,台糖公司也表示該基金確已無法符合基金設置目的。
立法院預算中心2004至2017年度營業預算評估報告計13度提出:「該基金階段性任務已完成,應予裁撤,或保證價格制度雖為照顧蔗農,惟其用意與原立法意旨不同」等意見。另審計部歷年亦數次促請台糖公司及經濟部檢討,2022年抽查台糖公司期中財務收支時仍未見改善。
審計部指出,該基金自2004年度起至2023年9月間基金收入來源僅有利息收入,尚無其他收入,主要是國內蔗糖之生產成本已高於國際糖價,且台糖公司每年大量進口原料糖進行精煉後,皆供應國內市場所需,長年已無砂糖外銷實績,支出則僅有1筆14萬餘元,2013年辦理蔗農訓練及宣導補助費用。
審計部說,砂糖平準基金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儲備保證糖價差額資金之原有設置功能及目的已不復存在;又截至2023年9月底止,該基金賸餘金額高達1億444萬餘元,均為銀行存款(含孳息),長期滾存滯留,基金存續必要性亟待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