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城案疑點多!前都委會委員王价巨:無適法性 市府訴訟贏卻幫補救
柯市府時期的都委會委員、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价巨。(記者楊心慧攝)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弊案被羈押禁見,外界關注當初京華城案如何獲得840%容積獎勵,當時的都委會委員、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价巨今受訪表示,當初不少都委會委員也認為,市府在此案的行政訴訟已勝訴為何還要再研議、做補救?且此案找不到適法性,並沒有法源基礎,即便是公部門的計畫案也不建議用特例的方式通過。
王价巨、台北市議員顏若芳、林延鳳、趙怡翔等人今出席921國家防災日「極端高溫的準備、因應與調適 」座談會;王价巨於柯市府時期曾是都委會委員,被媒體堵訪詢問京華城案,他強調身為都委會委員會先了解法令、可以給到多少,接著才討論通則,思考全台北市若一起做,是否對台北市造成傷害、損及市民利益,所以會回歸一體適用的原則來討論法令。
王价巨表示,對他個人來說,一定會去先把所有的法規看過一遍,確定法源基礎通過獎勵,甚至還可能會有估價機制,這些都有法令規範,因此仍要以「法」做基礎及討論;但就此案其實有委員私下討論,質疑為何要研議此個案,尤其針對市府已打贏行政訴訟的案子研議補救方案,過去在都市計劃內,即便是公部門的計畫案,也不太建議用特例的方式通過。
王价巨強調,除非是涉及國家發展的需求,但會拉到更高的層級做政策討論,否則仍會回到通則,「一體適用」作為依據;媒體追問,是否此案法條的部分找不到依據,王价巨說,此案完全找不到符合都市更新的依據,甚至他個人認為,此案台北市政府已勝訴,應該回到勝訴的基礎,做勝訴的行政準備。
針對都委會採共識決的方式,王价巨說明,在都委會內沒有投票,也不會舉手,除非有爭議就會明確地說反對,甚至早期,可能還有委員會跳到桌子上去做激烈的動作,否則就是大家覺得OK就可能直接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