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30國際學者投書外媒 關切國會擴權顛覆法治、違反權力分立

國民黨、民眾黨強推國會擴權法案,引發社會爭議。(資料照)

國民黨、民眾黨強推國會擴權法案,引發社會爭議。(資料照)

2024/05/25 14:57

郭顏慧/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國民黨、民眾黨強推國會擴權法案,引發社會爭議,包含AIT前處長司徒文、楊甦棣等30位國際學者也在外媒發表連署聲明,對此表達嚴正關切,質疑藍白所推的國會改革法案超出各憲政民主國家的範疇,顛覆法治及國會程序。

立法院24日持續審查藍白主導的國會擴權法案,30名國際學者同一天也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發表連署聲明,直言對國民黨及民眾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提案「表達嚴正關切及失望」。連署人除了AIT前處長司徒文、楊甦棣,也包括台灣公報(Taiwan Communique)發行人韋傑理(Gerrit van der Wees)、倫敦政經學院榮譽教授胡克禮(Christopher Hughes)及國立東華大學的匈牙利訪問學者馮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

聲明指出,改革國會雖是自然過程,本屆3大黨均未於國會過半,不過國民黨和民眾黨結成策略聯盟共推國會改革卻引發爭議,包含引入藐視國會罪、要求總統赴立法院報告並受質詢,及擴大立法院的調查權等。

聲明表示,雖然表面上看這些改革可能重要,但卻未納入台灣獨特的憲政架構及立法慣例,也超越大多數憲政民主國家的國會權力範疇,甚至會讓政府官員被認定為「反質詢」,就可能被處最高6個月有期徒刑。

聲明也強調,在大多數憲政民主國家,雖然有藐視國會罪的存在,但通常只適用於未理會出庭作證傳票,或是在司法案調查過程中撒謊的情形,沒有任何民主國家會因為政府官員在履行備詢義務過程中被判藐視國會罪,或僅僅因為「回話」就被冠上藐視指控。

聲明也質疑,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曾表示,改革的目的是讓民進黨「找不到人當部會首長」,國民黨立委翁曉玲也曾聲稱,立法院對行政部門質詢是「上對下」關係,這些說法都違反憲政原則。

聲明提及,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因洩露機密文件案被告,卻與外交部發生激烈爭執;國民黨立委馬文君也因為疑似向韓國政府寄送台灣潛艦計畫的機密資訊而被調查。這些情況顯示,改革的目標不是為強化良好治理,而是想透過擴大立法院權力,來剝奪行政部門的權力並予以懲罰。此舉明顯違反中華民國憲法權力分立的原則。

聲明也指出,在國會改革提案還有其他違憲提案,包括要求總統赴立法院備詢。依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僅規範總統赴立院進行國情報告。國民黨籍前總統、法律學者馬英九也曾說過,如此提議將會「混淆」總統的角色。

至於擴大國會調查權也引發高度質疑,因為該項職責主要歸屬監察院。雖然曾有人討論廢除監察院議題,但目前尚未實際發生。

聲明表示,鑒於上述理由,由在野黨所提出的改革提案可能違憲,且篡奪政府部門的政治權力,不僅損害台灣良善治理的形象,在當前北京挑戰日益增加且複雜化的前提下,也更進一步製造台灣的政治裂痕。且更嚴重的是,這些國會改革提案並未獲得充分的討論,也未公布予民眾審查,違反長期以來的立法慣例。國民黨籍立法院長韓國瑜甚至要求以過去35年來立法院的首次舉手表決,來代替記名投票通過此案。

此外,國民黨也不允許民進黨立委對改革提案提出修正案、辯論,甚至逐條審查。這限縮了討論的空間。這也引發「閉門討論」的指控,但這些行為正是改革法案最該防範的事。

聲明表示,「我們作為國際學者、記者與政治人物,高度憂心這些改革提案使台灣社會分裂以及對台灣國際地位的負面影響。」並強調台灣公民應當擁有負責任、有公信力及透明的政府,而在野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提案卻在削弱這些目標。

國民黨、民眾黨強推國會擴權法案,引發社會爭議,包含AIT前處長司徒文、楊甦棣等30位國際學者也在外媒發表連署聲明,對此表達嚴正關切,質疑藍白所推的國會改革法案超出各憲政民主國家的範疇,顛覆法治及國會程序。(資料照)

國民黨、民眾黨強推國會擴權法案,引發社會爭議,包含AIT前處長司徒文、楊甦棣等30位國際學者也在外媒發表連署聲明,對此表達嚴正關切,質疑藍白所推的國會改革法案超出各憲政民主國家的範疇,顛覆法治及國會程序。(資料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