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潛艦自製率將提高 鄭文隆:第二艘目標訂50%
鄭文隆訂第二艘國造潛艦自製率為50%。(記者張家睿攝)
〔記者洪定宏、洪臣宏/高雄報導〕第一艘海鯤潛艦的自製率約40%,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表示,後續艦自製率一定會增加,第二艘訂50%,然後持續往上走。他說,未來要吸引商船到台灣建造,基本技術建立好了,造船產業跟軍艦產業要通盤考量,如此才能扶持整個造船產業。
海鯤潛艦自製率不到一半,鄭文隆表示,一開始海軍希望潛艦內敏感或比較精密的設施,最好是採用國外有實績,且別的潛艦用過的,因此到全世界採購,但其中牽涉export license(出口許可證)、價格的問題等等。
他說,第一艘潛艦建了7、8年,過程出現很多問題,有的國家不賣了,或因covid-19,國外很多地方是停擺的,因此回過頭來找台灣看能不能做,結果培養了很多國內的廠商。
他表示,首艦的儎台部分,原有85家可以做到,現在找到140餘家,他也歡迎國外廠商來台生產或設公司、維修廠,未來都將成為提升國內產業能量,第二艘後續艦自製率他訂50%,且認為會超過也不一定,如果沒達到也沒關係,大家往50%走,到第三艘再加。
鄭文隆指出,其實國內有很多單獨的產品非常的強,但沒有機會參與到軍艦的高科技,他曾遇到欠缺壓電及晶體從國內去找且媒合了起來,那一套產品就變成國內製造了。
如何留住人才及振興造船,鄭文隆說,台灣造船的技術人員算一算,包含engineer(工程師)跟technician(技術員),不到1萬名,但是這1萬人,平常靠商船維繫台灣造船能量,因此他比較關切台灣的商船的產業,這一部分的留存量是很重要。
鄭文隆表示,2、3前台灣的商船已經在全世界拿不到訂單,台灣沒有產業鏈,比不過那些國家用政策在支持的,中國、日本、韓國占據市場量已經超過90%以上,台灣自己又那麼多船,長榮、陽明、萬海、德翔加起來的船舶占據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台船的能量全開的時候只占全世界0.6%,因此要吸引到台灣造船才有能量去建立基本技術,基本技術建立好了,更高階的軍事船舶上來時才能把這個力量整個扶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