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鐵骨錚錚 鍾逸人

「永遠的部隊長」的二七部隊長鍾逸人。(資料照)

「永遠的部隊長」的二七部隊長鍾逸人。(資料照)

2023/11/12 10:00

李力群:

在228事件中帶領民軍對抗威權政府,被稱為「永遠的部隊長」的二七部隊長鍾逸人,於今(112)年3月19日辭世,享嵩壽一百零三歲。 鍾老遺願身後不要告別式,不要靈位,不要墓園,大體捐贈教學研究,火化後揮灑大海。一派的灑脫自在。

鍾老是我最敬重的前輩,一身鐵骨,敢作敢為,是黑暗中奮起的生命、是歷經摧折而仍煉獄重生的宣告。微以此文, 就數事依年略記,致敬鍾老。

1945 台灣光復 前後

鍾逸人,1921年生於台中,17歲瞞著父親赴日學商,學習北京話、法語文學。涉反日,被日本特務依「治安維持法」監禁約一年,1943年返台。

二戰結束,鍾逸人對於陌生的祖國有無限的憧憬,出重金求得中華民國的國旗,對台灣未來充滿期待。

日本投降後,台灣社會秩序紊亂,先生擔當「新生活促進隊」隊長,負責清整理起台中市衛生環境。由初始百餘隊員,擴增至三、四百人。先生亦為「三民主義青年團」台中分團總務股股員,參加「三青團」第一期幹訓班。

1946年 ,因「壁報事件」毆警,避走高雄,化名「鍾天啓」擔任阿里山鄉樂野國小校長,遭警誘捕拘禁。釋放後,任嘉義分團組訓股長,又接任「三青團」《和平日報》嘉義總分社主任,屢因揭露弊案,與警、憲、檢磨擦生隙,多次被逮捕。對腐敗的國民政府政權失望,也種下二二八事件,揭竿而起的必然。

1947 二二八事件爆發

1947年,鍾逸人因披露檢察單位與憲兵隊長弊案,被關押六天,2月27日上午由「憲四團」釋放回台中。

3月1日,台中地區民眾開始動員組織,楊逵成立「輿論調查所」。鍾老 印製傳單,分發各鄉鎮。

3月2日,鍾老成功推促「台中 三.二 市民大會」。地方仕紳並成立「台中地區時局對策委員會」。

3月3日,仕紳地主成立「台中地區保安委員會」組織以台中師範為主體的「民主保衛隊」。不料,甫接「台中民主保衛隊」隊長的吳振武意外失去行蹤,「台中民主保衛隊」群龍無首。

3 月 3 日深夜,黃信卿率埔里隊攻下「干城營區」(即日軍第八部隊營房),

3 月 4 日,「台中民主保衛隊」相關車輛、裝備、人員陸續進駐「干城營區」,經初步整編,建軍規模初具。4日下午,鍾逸人宣布︰「茲將『民主保衛隊』取消,成立『二七部隊』。」、「因為事件發生在 2 月 27 日晚,並不是陳儀所誣指的 2 月 28 日上午,所謂的『暴徒』包圍長官公署而起。為了抗議顛倒是非,和強調紀念這個血淋淋的『二二七』晚,台灣同胞被慘殺的日子,有必要將本部隊改作『二七部隊』。」被推舉為隊長。傳奇的「二七部隊」,於是成為二二八事件過程中,一支台灣人抗暴的武裝民軍。

鍾逸人治軍紀律嚴明。「二七部隊」建制的概念,仿傚日軍的編制。以「愛爾蘭模式最高自治」為要求, 併以日人岸本重一提供的兩張地圖為規劃起點,掌握武器埋藏地點,認為以此為籌碼,能與國民政府談判。「二七部隊」成立後,各地「治安隊」、「自衛隊」、「高砂義勇隊」等成員陸續加入。

期間, 鍾逸人 奔走募兵,促生「嘉義 三. 二峰起」、研擬佈防、武器裝備籌備、搬運、派軍駐防,調遣隊伍,分乘列車南下,馳援嘉義、虎尾。

3月8日,國民政府武裝21師起從基隆及高雄登陸,開始大規模搜捕殺戮。當21師要進入台中時,情勢緊急,「二七部隊」恐台中成為戰場,波及市民致生靈塗炭,遂決定退守埔里, 直至事不可為,乃疏散流離。

3月11日,為挽救「和平使」急奔嘉義,密議善策。

3月13日, 鍾逸人 潛回台中,被捕獲監禁四小時,後經「三青團」草屯區隊長洪金水營救,回奔埔里。

鍾逸人後來潛至汐止,藏匿於友人家。4月23日,鍾逸人遭出賣,被憲警逮捕;伺由台灣高等法院判15年徒刑定讞。先後移送台北監獄、台中監獄、台南監獄、台北監獄、新店國防部軍人監獄、綠島新生訓導營等處。1962年刑期屆滿,又被移送小琉球的第三職訓總隊強迫勞改兩年,前後總共入獄服刑17年,卻也成為身陷囹圄最久、最晚釋放的人。

1964年 嘸聲ㄟ郎 入無形獄

遭關押17年黑牢的鍾逸人出獄。出獄後雖然人事皆非,但是未婚妻林玉扃小姐仍在等他,情堅意專令人動容。

43歲的鍾逸人,從有高牆、有荷槍衛兵的有形監獄,進入了猜忌提防疑懼環伺的無形監獄。慈母因特務長期恐嚇騷擾而精神錯亂離世,他只能薄棺輕葬,冷看親友的袖手旁觀。背負著「刑餘之徒」的烙印,承受著眾多惡意侵擾、異樣眼色下,鍾逸人成了「嘸聲ㄟ郎」。

雖謙稱「失敗者, 何能言勇」,卻挺起腰桿, 展現氣魄,在二七部隊戰友的溫情協助下,走上「克羅列拉」(綠藻)的培製之路;終於在1975年將公司的生產量推到世界第一,成為業界龍頭。

鍾逸人不敢對身邊任何人發表政治看法,即使解嚴或黨外得以組黨,他仍十分低調。

1987年 重回戰鬥位置

1980年代,作家李喬鼓勵鍾逸人撰寫回憶錄,為了強迫鍾逸人將記憶留下,斯文的李喬不惜手腳相向,鍾逸人也不甘示弱回手,兩個五六十歲的老人打成一團,李喬連找他3次, 用「你就是歷史的見證,不能不吭聲」。

在楊逵、李喬、張炎憲、李筱峰等的激勵鼓舞下,鍾逸人重新回到台灣人的戰鬥位置;1987年,不顧身家性命飛往北美洲各處演講,向外界澄清228事件及二七部隊的真實身世。在亞洲學會上拆穿國府御用學者的不實言論,替被殘酷殺戮的台灣冤魂發聲。

「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未死」震驚了北美的台灣人社會,更瓦解各方強權勢力多年來琢磨編織的謊言……北美之行,加深了鍾逸人撰寫回憶錄的動力。

1980年代 《辛酸六十年》 主體視角的記述

鍾逸人開始動手撰寫日後三大冊的《辛酸六十年》。

在八○及九○年代分別出版了《狂風暴雨一小舟》、《煉獄風雲錄》、總題《辛酸六十年》的回顧省思錄,試圖就一顆反抗不義政權的台灣心靈的生成、長大到受難、遭迫害的經過,予以歷史的、集體的、台灣人主體視角的記述。

鍾老寫那一代台灣人的辛酸、反抗、期待、失望、驚恐與悲憤,駁斥「二七部隊」是紅軍的說法,拆穿謝雪紅等自我膨脹的謊言。以第一手見證,釐清歷史真相,鉅細靡遺的敘述也成為研究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時的重要史料。史實不能被任何強權所抹殺,即使粉身碎骨,「火的刻痕」也要留下的見證。

為了紀念228犧牲的好友,當時已罹患大腸癌的鍾老,以94高齡的抗癌之軀,再度提筆寫成《此心不沉:陳篡地與二戰末期台灣人醫生》七分歷史、三分小説的力作。

2014年後 以身為舟 以槳為筆

2014年,真理大學頒贈「第十八台灣文學家牛津獎」給鍾老 ,並召開「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由李喬教授主持。

楊翠老師發表「戰後初期台灣知議分子的幾種社會實踐路徑——以鍾逸人回憶錄為觀察場域」、黃崇軒老師發表「部隊長之路析論鍾逸人《狂風暴雨一小舟》」、余境熹老師發表「現實的太陽英雄一鍾逸人《辛酸六十年》試析」、林佩蓉老師發表「抵抗者的擬想 一探鍾逸人小說中的戰地知識分子」等十數篇論文發表。

2015年5月17日獲頒台灣文學先驅巫永福先生之「巫永福文學獎」,創下獲獎年齡最高之記錄。7月25日,台灣文學大老吳濁流文學獎頒獎給鍾逸人。

2017年鍾老榮獲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第3屆「廖述宗教授紀念獎」,於同年赴美國領獎。

2021年, 由前台中市長林佳龍促成,於二七部隊當時干城駐紮營區口建碑紀念,感念「二七部隊」在亂世保護人民生命及避免鄉土遭到蹂躪的義行,並表示自己在耶魯大學求學時就讀過鍾老的大作,感佩鍾老為民主進程見證。

2023年 以一生的波瀾成就母土

台中市新文化協會於7月22日,假台中教育大學求真樓舉辦「二七部隊長鍾逸人紀念音樂會」冠蓋雲集,溫馨感人。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稱鍾逸人是時代的英雄,率領的二七部隊是台灣魂,永遠為後世懷念。文化部長史哲,強調「無史不成國」,二七部隊、鍾逸人部隊長的歷史,正是台灣的寶貴歴史。立委林昶佐則形容鍾前輩是大樹,已是護國神山的一部份。學者楊翠則說:「他已活成一道永恆的光」。鍾老以身為舟、以槳為筆、替冤魂訴冤、替島嶼訴苦,以一生的波瀾,成為台灣的詩史。

(李力群為李友邦將軍之子、國定古蹟蘆洲李宅 李友邦將軍紀念館 董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