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對網路直播帶貨業加強監管 學者:為拯救實體經濟
中國網路直播帶貨盛行,有不肖網紅以「助農」名義,每天裝扮成髒兮兮販售產品,私底下生活非常富裕。(圖擷取自微博)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中國網路直播帶貨盛行,有不肖網紅以「助農」名義,編造在四川農村裝窮賣慘的故事,「假助農賣假貨」遭公安大力掃蕩逮捕,並瓦解5個「多頻道聯播網」。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洪敬富近日在遠景基金會撰文指出,直播間帶貨的價格為最便宜的思維,讓中國實體店面經濟難以在疫後真正回春。為拯救中國實體經濟,中共對直播商家與平台業者加強監管和震懾。
洪敬富表示,以農村為背景的直播帶貨由於被冠上「扶貧」光環,是目前熱門直播帶貨主題之一,也成為一些網紅用來發財致富的題材。事實上,中國網路直播帶貨的興起與發展或可追溯至2016年左右。
據分析,從阿里巴巴集團的淘寶開始,一些早期網紅主播在直播節目展示產品並進行銷售。淘寶直播創造的驚人銷售業績,成功地促使其他電商平台投入以搶佔這塊市場大餅。其中,包括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台,為不斷新加入的明星和網紅主播建立廣泛的粉絲群體。透過明星光環和網紅的加持,大量圈粉,吸引一般民眾上網搶購,也激勵更多品牌合作商爭相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網路直播帶貨遍及各行各業,包括美妝、時尚、食品、家電、農產品等,都可經由網路直播帶貨進行推廣和銷售。根據Statistica的市場評估報告,2021年中國直播電商的市場規模已達2.27兆人民幣,佔當年中國電商市場規模近兩成;中國的直播電商銷售額預計在疫情後的2023年,達到4.72兆人民幣(6470億美元)的巨大規模。
洪敬富指出,直播帶貨固然創造新一批主播和物流從業人員的興起,但這少部分增加的就業崗位是以犧牲大部分中國傳統零售業,讓這些實體商舖業績慘澹難以為繼,並以實體店大量裁員或紛紛倒閉後,致使一波波失業潮與社會不穩定為最終代價。
洪敬富強調,一旦人們養成網上消費的生活模式,以直播間帶貨的價格為最便宜的思維,中國實體店面經濟就難以在疫後真正回春。由於直播網路流量的關鍵密碼是講求便宜,大打價格戰是基本型態,這直接導致廠商傾向用低廉的原物料、低技術水準壓低生產成本,也間接讓商品品質下降,遑論產品能創新突破,長期對中國製造業必然產生負面影響。
他提及,在習近平新時代下,為拯救中國實體經濟和穩定社會的根本需要,並提升中國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與創新力,對直播商家與平台業者的加強監管實效和震懾,包含對有關業者課以實責和加大處罰力度,便成為瞭解現階段整治網路直播帶貨亂象裡的一個黨國政經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