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民眾親海及海洋產業發展 「海洋產業發展條例」三讀通過
宜蘭龜山島牛奶海和鯨豚群,吸引許多民眾立式划槳(SUP)、潛水、賞鯨、繞島,是夏日超熱門景點。(資料照)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海洋基本法」2019年11月20日公布施行,明定政府兩年內應制定海洋保育法、海域管理法和海洋產業發展條例草案(俗稱海洋三法)。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今年初上任後,即要求加速推動「海洋三法」。立法院院會今(26)日三讀通過「海洋產業發展條例」,跨出意義重大的第一步。條文明定,政府應寬列推動海洋產業預算,鼓勵並補助國民從事海洋活動,並對海洋事業給予適當之輔導、協助、獎勵或補助。
提案說明指出,為打造生態、安全及繁榮之優質海洋國家,蓬勃發展之海洋產業具有不可取代之重要性。海洋產業具有複合性特色,且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然而,其規範散見於多部法律,因此實有必要制定具整合規範效力之專法,以達成政策統合及事務協調之效,進而達到打造優質海洋產業發展環境,並兼顧環境永續使用之目的。
另提案說明也提到,為促成海洋產業穩健發展,培植國內人才及產業鏈,提升海洋產業之競爭力,也須結合政府政策工具與財稅及金融制度,並增加挹注海洋發展基金財源,使政府能有更靈活之經費運用於推動海洋產業發展。
民進黨立委莊瑞雄三讀後發言表示,豐沛海洋資源為我國帶來厚實的海洋經濟量能,為提升海洋產業競爭力,實有必要制定一部專法來整合現分散多部法律的相關規範,以達政策統合、擘畫、事務協調之效。他期待海委會及管碧玲繼續努力,繼續推動海洋保育法和海域管理法完成立法。
民進黨立委賴品妤三讀後發言表示,北海岸是台灣最美麗的海岸線之一,擁有豐富海洋資源,也孕育出獨特的海洋文化及產業。但長期以來,這些海洋資源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及法律保障,限制北海岸海洋經濟更進一步發展。海洋產業發展對北海岸是重要課題,而今天「海產條例」通過制定只是起點,期盼透過條例支持,讓北海岸發展更健全、更永續的海洋經濟,同時也能維護屬於在地的文化及產業。
依據三讀通過條文,海洋產業指利用海洋資源與空間進行各項生產及服務活動之產業,包括海洋能源、生物科技、非生物資源、礦資源、漁業、文化、運動、觀光及遊憩、遊艇及其他船舶載具、運輸及輔助、養殖、監測、測繪、資訊服務、海洋工程、環境保護等。
為保障海洋產業政策推動之經費充裕,條文明定,政府應寬列推動海洋產業預算,並採取必要措施以與需求相符。為推動海洋產業發展,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針對海洋事業指定用途給予適當之輔導、協助、獎勵或補助。
為鼓勵民間參與海洋推展,並協助海洋事業以較低成本取得所需資金,以利海洋事業取得所需資金,條文明定,海委會得會商有關機關、金融機構及信用保證機構,建立海洋產業發展投資之優惠融資管道及信用保證機制,協助海洋事業取得推展海洋產業所需資金。為鼓勵事業積極投入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育,事業投資於產品與服務之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育支出,得依法或相關規定減免稅捐。
而為透過群聚效益促進海洋事業發展,條文明定,海委會得協助地方政府主管機關、公民營事業、法人或自然人依法設置海洋產業園區或劃設海洋產業專區,並給予必要輔導及協助,相關部會得鼓勵培育海洋產業人才。
為強化國人親海、知海、愛海意識,並鼓勵國民從事海洋活動,因此,條文也規定,海委會及中央相關機關應共同推動海洋多元利用,營造友善海洋,建立海洋運動、觀光及遊憩活動之輔導管理機制。又為培育海洋產業人才,提升海洋意識,中央相關機關得編列預算,補助國民參與海洋活動。
條文也明定,向海洋事業收取有關海洋產業發展所需新增之償金及其他費用或收入,每年應提撥部分金額予海洋發展基金,以供海洋發展及資源永續等相關事項使用。另為促進海洋產業之發展及提升,以海委會現有人力實有推行困境,新法也規定,海委會得以專責法人推動海洋產業發展。
另立法院院會也通過附帶決議,要求推動海洋產業的同時,應兼顧原住民族生存、傳統權益與經濟發展的需求,以避免對原住民族產生不利益之影響。劃設產業園區或專區需求時,應不影響其海洋生態環境,並依法保障原有海域使用者權益;涉及原住民族傳統海域者,應依法保障原住民族傳統採集、漁撈或祭典活動。
宜蘭龜山島牛奶海和鯨豚群,吸引許多民眾立式划槳(SUP)、潛水、賞鯨、繞島,是夏日超熱門景點。(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