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民人權聯盟成立 曹興誠提4建議推動司法改革運動
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發文指出,「台灣公民人權聯盟」今天將正式成立,他表示過去司法改革總是淪爲口號、作秀,但今天起將團結公民的力量,形成運動,要讓台灣不僅以民主為傲,還能以司法爲傲。(台灣公民人權聯盟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今上午發文指出,「台灣公民人權聯盟」今天將正式成立,他表示過去司法改革總是淪爲口號、作秀,但今天起將團結公民的力量,形成運動,要讓台灣不僅以民主為傲,還能以司法爲傲。
為針對現行司法制度為威權體制的殘留,與現代民主社會主權在民的原則不符,不希望司法改革總是淪爲口號,曹興誠及聯盟代表林佳和教授、籌備處代表陳為祥等具改革意識的人士,共同發起籌組台灣公民人權聯盟(TCLU),希望運用現代管理概念和原理,效法美國ACLU,推動司法改革。今日上午將正式對外宣布成立。
今上午7點曹興誠也在臉書發文,宣布「台灣公民人權聯盟」今天將正式成立,並提出聯盟將團結公民的力量,形成司法改革運動,「不達目標,絕不休止」。並分享將在開幕大會進行發言的內容。
曹興誠表示,過去司法改革總是淪爲口號、作秀,雷聲大,雨點小,且目前台灣的司法案件堆積如山,處理進度緩慢龜速,許多判決更是缺乏品質,不符常識和民意,使民眾對司法普遍感到失望。
對此曹興誠提出,應該運用一些基本的科學管理觀念來改進司法效能,4點建議包含「第一次就做對」、「注重專業和分工」、「除罪化、民事化,減輕司法體系工作負擔」、「運用『八十、二十』原理」。
曹興誠說,目前台灣的刑事訴訟完全違反「第一次就做對」的原則,檢方在地院一審敗訴後,竟然其一審的起訴內容原封不動,就可以自動上訴到二審。他表示像這樣已經被地院法官否決的「瑕疵起訴內容」,從此就長期流浪在法院中,癱瘓司法效能,醜化司法形象。並建議台灣應該落實英美海洋法系的「一事不得再理」原則,並強調我國雖有「三級三審制」,但不該容忍檢察官濫訴。
在專業和分工方面,曹興誠指出,台灣的警官,都受有偵查訓練,而檢察官訓練的重點,則在法律。但目前警官、警察數目約有7萬,檢察官人數卻不到2千,且目前是由檢察官全權主辦刑案偵查,完全不符專業分工和資源有效分配的原則。對此他主張應該由警官分工偵查,主辦輕微刑案偵查,這樣既不會違反民意,還能大幅提升刑案偵辦效能。
至於「除罪化、民事化,減輕司法體系工作負擔」,曹興誠說,警官、警察目前工作繁忙、負荷沈重,要減低警力負荷,便是對一些刑責予以除罪,或改為民事賠償。像是2011年性交易已經除罪化,但除罪僅限於性產業專區內,但各地方政府迄今尚未設立專區。對此他建議中央似應協助地方政府推動性產業專區之設立,以免警力資源捨江洋大盜不理,而浪費於管制鶯鶯燕燕。
曹興誠也舉例,選舉期間,政治人物忙於互控誹謗,亦無謂消耗許多司法資源。他建議宜將誹謗罪改為民事案件,一則節約司法資源,二則可予違犯者財務上之嚴懲,因此而更具遏止誹謗之效果。
至於「八十、二十」原理,曹興誠說,任何國家的司法體制內,都難免有恐龍法官與濫權檢察官,雖然這些劣質司法人員極少數,但一旦出現,會嚴重影響司法效能和威信。對此他建議應該運用80/20的品管原理,針對風評不佳之法官、檢察官,推動陪審制度,以免其專擅,而減少司法官枉法或濫權之現象。
曹興誠也指出,過去司法改革進度緩慢的原因之一,是建議司法體系自行改革,但成效不彰。他認為改善司法的主戰場,不在司法院,而在立法院。他呼籲立委關注,司法不彰等於侵害百姓的司法主權,因此盡速修改刑事訴訟法和其他妨害司法的不當條例,讓其跟上民主和科學的腳步,實在刻不容緩。
曹興誠在文末也說,他們結合了熱心的學者、律師們,成立了「台灣公民人權聯盟」,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服務,希望協同立委們和社會大眾,共同推動司法改革。也期盼社會各界能夠給予鼓勵、支持,讓未來的司法改革不再曠日費時,而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