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解封為何落後他國? 陳時中:疫情晚開始就晚結束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下午出席「與市長有約」活動。(記者蔡思培攝)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宣布參選台北市長後,以前的防疫作為仍常被外界討論。陳時中今天下午在台灣大學與學生進行座談,有提問學生關心為何台灣解封比他國慢,陳解釋,台灣疫情比亞洲國家晚3、4個月,晚開始也就晚結束。
亞太青年協會與台大政治系系學會今天下午舉辦「與市長有約」活動,邀請陳時中、黃珊珊、蔣萬安3位參選人先後與青年座談。陳時中先是針對交通運輸、母語教育、環保議題與青年代表座談,發表看法,隨後又開放現場青年進行發問。
一位學生在提問中關心起陳時中擔任衛福部長時的防疫作為,更指台灣現在是最晚解封國家,質疑陳政策沒有依循科學根據,未來當選市長,政策、交通、居住策上會依循科學數據規劃,還是依循主觀意見?
對此陳時中表示,這個時代任何政策都是科學基礎,但大家對於科學成分會有選擇,2021年Omicron還沒起來前,台灣政策是歸零,但2022年就改成與病毒共存。陳也說,台灣疫情比亞洲國家晚3、4個月,晚開始也就晚結束,台灣爭取了3個月的時間,解封也晚3個月,這個黃金期讓我們控制得比較好。
陳時中說,雖然台灣解封比世界慢,但12月後腳步就會加快,本來7、8月就要開放,卻因BA.4、BA.5稍緩,現在疫苗第三劑達8成,台灣死亡率大概是世界第四低,他認為政策在科學基礎裡面,也讓對社會的傷害減到最低,要根據科學基礎、全民配合,達到世界水準。
另一位提問同學則問,陳時中若當上市長,如何確保自己政策科學理性,不被政治因素介入,幕僚能否盡可能找專業能力者,不是政黨政治安插的人。對此陳時中僅簡單回應,政黨政治安排是整個體系,並非他未來從政、當選市長後的考量,陳也強調自己不排斥任何政黨色彩的人,會唯才適用。
一旁的民進黨立委何志偉也補充,大家常看到新聞說陳時中團隊有很多政二代,但大家知道台北市長選舉團隊有多大嗎?競選總部就有幾百人,加上後援會可能有幾千人,若裡面有幾位成員父母親家人曾從政,就給團隊貼上標籤是不公允,何更連續說三次「不公允,不公允,不公允」。何也說,這些被貼標籤者在團隊裡要搬東西、指揮交通。
何志偉也說,大家絕對是尊重科學,否則台灣死亡率不會是全世界第四低,台灣政策一定要根據疫情變動,若政策不滾動處理就是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