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水下戰力 國造潛艦最快明年提特別預算量產
行政院最快將於明年底提出第2至第8艘潛艦的特別預算案,送至立法院審查,確保我國水下戰力獲得進展。圖為總統蔡英文出席潛艦國造開工典禮。(資料照)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國防部正藉由「潛艦國造」政策籌獲首艘自製潛艦,目前六大壓力殼船段與帆罩皆已產製完畢,進度正常,最快將於明年第3季下水。據了解,待潛艦原型艦下水後,行政院最快將於明年底提出第2至第8艘潛艦的特別預算案,送至立法院審查,確保我國水下戰力獲得進展。
我國海軍有4艘現役潛艦,其中2艘為1980年代獲得的荷蘭製「劍龍級」潛艦,另2艘則為已服役逾70年、用於訓練的美國製「茄比級」潛艦,相較之下,中國解放軍海軍近年獲得長足進展,傳統動力與核子動力潛艦總數已超過70艘,兩岸水下戰力存在顯著差異。
考量於國際市場採購柴電潛艦不易,國軍2016年起執行「潛艦國造」政策,盼2025年以前獲得首艘國造潛艦原型艦。
國軍以「海昌計畫」為名,投入30億元預算進行合約設計,以及493億餘元建造費用,盼能籌獲國造潛艦原型艦,據了解,若進度正常,首艘國造潛艦可望於明年9月下水、命名,經過1年至1年半的測試後,預計於2025年交付海軍服役。
為滿足水下戰力需求,據了解,行政院有意在首艘原型艦下水後,最快於明年底提出第2艘至第8艘潛艦特別預算案,並送至立法院審查,待國會審查完竣、三讀通過,即執行後續艦量產工作。
至於潛艦特別預算規模,據估算,「海昌計畫」首艘潛艦的造艦預算為493餘元,其中79億餘元為造船廠興建預算,未來可供後續艦量產使用,若以7艘後續艦估計,特別預算規模可能達3千億元。但考量匯率、原物料價格,以及後續艦是否搭載與原型艦不同的裝備等因素,確切金額尚待慎密評估,並未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