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憲法將原住民族分3類,原民會:值得台灣借鏡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與梅蒂全國理事會主席卡西迪.卡隆Cassidy Caron會面。(原民會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平埔族群西拉雅族人申請取得平地原住民身分,在國內引發討論,原民會近日訪問加拿大,也深入瞭解其憲法對原住民分類情形,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指出,加國考量不同族群的差異及公共服務需求,將原住民分3類,是值得台灣參考借鑒方向。
加拿大於1982年修正憲法,將原住民族分類為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因紐特(Inuit)、梅蒂(Métis)等3類,為了解其中緣由,原民會訪團特別前往拜會梅蒂全國理事會、聯邦原住民族服務部進行交流。
夷將Icyang會後轉述聯邦原住民族服務部次長范斯.巴達威Vance Badawey談話表示,憲法及相關政策將原住民族分為3類的原因,是因為尊重不同民族的差異及公共服務需求;政府不該把語言、文化、地理位置跟社會狀況差距非常大的一群人,硬納入同一個概念之下,所以,分類是因為尊重差異,才能做到真正平等。」
梅蒂全國理事會主席卡西迪.卡隆Cassidy Caron則強調,憲法中的原住民族分類,反映了加拿大政府與原住民族互動歷史的結果,「我們也認可此種分類,所以梅蒂不會追求被認定為第一民族,也不會爭取適用專屬於第一民族的法律」。
夷將Icyang表示,我國在1990年代修憲時,修憲者本即針對高砂族後裔規範原住民條款,雖有提案討論是否將平埔族群納入憲法規範所稱山胞或原住民範圍,但最後未予通過。因此我國與加拿大在憲法上對於原住民的設計,均是修憲者衡酌歷代政權與原住民族互動的經驗,並依照族群的客觀需求所為的價值決定。
夷將Icyang認為,加拿大尊重歷史的發展背景,並依據原住民族需求而透過修憲進行合理分類,在我國面臨平埔族群的原住民身分認定爭議之際,應可作為重要參考借鑒。
原民會與加拿大原住民族政策交流 。 (原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