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俄烏戰爭後國際情勢 學者:中國壓力會更大
台灣韜略策進協會舉辦「俄烏戰爭下的國際局勢與兩岸情勢」座談會,邀請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右起)、民進黨立委趙天麟、台灣韜略策進協會副理事長張宇韶、民進黨立委林靜儀與王定宇等人座談。(記者楊丞彧攝)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台灣韜略策進協會今天舉辦「俄烏戰爭下的國際局勢與兩岸情勢」座談會,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指出,俄國侵略烏克蘭戰爭除了凸顯俄軍問題,中國還面臨美歐關係更緊密、中東歐影響力上升、一帶一路受影響、俄國戰後經濟衰敗等狀況,未來在國際上受到的壓力將會變得更大。
賴怡忠指出,中國在俄國發動戰爭這段期間,試圖形塑某種印太戰略圖像,像是美國要分心處理烏克蘭,使得在印太區域無暇他顧,所以要尋求中國協助,就會出現用台灣交換烏克蘭的情況。無論在中國,或國內色彩明顯媒體與學者,都提出這樣的未來發展圖像,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對於美國在印太區域無暇他顧的說法,賴怡忠說,美國移動軍事資源到歐洲的數量相當有限,不超過一個師團的兵力。而美國在具體作為上,在烏克蘭上月24日遭武力入侵後,48小時馬上派驅逐艦航經台海;四方安全會談(Quad)3月4日召開,提到反對主權國家進行政、經、軍脅迫,強調烏克蘭事件不能在印太重演,這在過去很少看到。拜習視訊會談前夕,中國山東艦刻意經過台海,展現戰略意圖,美國馬上就派軍艦尾隨。從這些具體作為來看,美國並沒有降低在印太注意力。
賴怡忠認為,俄烏戰爭後美歐關係更緊密,且中歐、東歐在歐盟外交影響力上升,歐中關係可能繼續惡化,對中國可能保持強硬態度。而中國對立陶宛經濟制裁,對立陶宛實質影響不大,反而成為歐中經濟交往很大的爭議,讓歐盟研擬反經濟脅迫的工具,更把中國當主要目標,可說得不償失。而中國的「十六加一」現在動能大幅下降,基本上已經無法召開。
賴怡忠也提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造成中國的「一帶一路」被戰事破壞,最起碼「一帶」確定是沒了,進不了歐洲。此外,在中亞區域若因俄羅斯勢力衰退,中國雖可能出現利得,但同時可能得扛起俄國戰後衰敗的經濟,加上要背負著北韓,未來將成為中國的戰略負擔。
賴怡忠指出,此次俄羅斯軍力問題被凸顯,中國以俄為師,這次被打得七零八落,有說法指因為俄軍使用了中國製的軍用備品,讓俄軍陷入泥淖。此外,這次美歐端出的「核彈級」制裁手段,也可能作為中國試圖武力犯台的制裁參考。中國未來在國際間受到的壓力,將會變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