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台經貿磁吸影響 研究:同等待遇讓赴中台人「內國化」
陸委會委託學界研究「中國大陸對台經貿磁吸及單邊政策之影響」,報告直指中國對台經貿政策透過同等待遇,提供台商、台企優惠,在中國發展的台灣民眾未來將逐漸朝向「內國化」。(美聯社檔案照)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陸委會委託學界研究「中國大陸對台經貿磁吸及單邊政策之影響」,報告直指中國對台經貿政策透過同等待遇,提供台商、台企優惠,在中國發展的台灣民眾未來將逐漸朝向「內國化」。此外,吸引台灣高科技人才將成為中國經貿磁吸政策重心,中共運用威嚇性單邊政策將更為密集。
中國於2018年發布「對台31項措施」、「兩岸融合發展」策略後,各地方政府陸續制訂相關對台措施,欲磁吸台企台胞赴中國發展,對於兩岸關係、台商經營、台灣經濟社會等各面向均產生不同程度影響。
報告指出,中國的融台政策主要集中在吸引台灣人才、資金持續融入中國,對台措施雖在各省市區遍地開花,仍以福建為對台主體。中國地方政府對台政策由「招商引資」,逐漸轉變為策略性「挑商選資」,「台企聯」對台商經營方向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協助國台辦將台商對接中國的國有企業。
據分析,中國將運用「胡蘿蔔與棍子」兩手策略,一方面提升「胡蘿蔔」既有政策的精準性,例如近年來中國對台招商鎖定特定產業;另一方面更增加「棍子」,將多種經濟制裁作為不同情況的威懾手段,例如2021年以來,中國出現「技術性」禁止台灣農產品輸入。
在對台經貿單邊政策與威嚇效果面向,研究提及,中國多次以單邊政策試圖影響台灣內部,例如蔡政府上任,立刻限制中國觀光客來台,近期則以食安為由,限制台灣農產品銷售,企圖影響台灣政治,研判茶葉、石斑魚等農產品,未來可能遭受中國制裁機率較高,可參酌國外經驗因應。
報告評估,中國的對台措施對台商赴中投資磁吸效果有限,2018年以來,台商聚落並無大幅改變,仍集中在江蘇省、上海市、廣東省等一線城市。此外,台商對「對26條措施」整體參與意願不高,然而,中國近年開始積極拉攏半導體企業前往長三角區域設點,未來值得觀察相關投資是否落實。
針對中國在各省廣設兩岸青創基地,研究指出,中國未落實扶植政策,台生在中國的就業形勢嚴峻,青創基地對台灣青年創業協助有限,補助金只能支援一年半載,對沒工作經驗且對中國環境不熟悉的台青而言,難以在當地建立事業。
據強調,中國對台措施主要透過同等待遇,提供台企、台胞同等待遇,然而觀察部分開放或優惠措施,未來發展恐將在中國境內的台灣民眾進一步「內國化」。其次,吸引台灣高科技人才,將成為中國經貿磁吸政策重心,以半導體產業為挖角重點。
「中國運用威嚇性單邊政策更為密集!」研究示警,中國在對台政策上,未來將更積極採取經貿磁吸與單邊政策,從軟硬兼施的作為,提高到廣泛限制措施範圍。從農產品限制進口,到近來懲罰在中國「綠色」台商等例子顯示,政府部門可結合智庫能量、動態追蹤並且定期評估、預先研議因應中國對台經貿磁吸與單邊政策作為,確有其必要性。
研究建議,未來在兩岸政策的擬定上,政府應重視並建置相關中國相關經貿與單邊政策資料庫,並透過系統性訊息蒐集,以利進行相關政策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