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逼女老師「陪睡」監控政治犯 陳武鎮繪出白色恐怖悲劇
藝術家陳武鎮在〈虛擬巨惡〉系列作品,繪出巨大扭曲藍色或綠色的臉,呈現威權當局眼中的社會罪人,這種罪名是莫須有、虛擬的。(記者陳鈺馥攝)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中正紀念堂現正展出「回到判決的那一天–陳武鎮藝術創作展」,台南師專美勞組畢業的陳武鎮,50多年前在海軍入伍性向測驗考卷無聊寫下「反對中央反對國民黨」,被以叛亂罪判刑2年,關入泰源感訓監獄成為政治犯。他出獄後,持續受到情治單位監控20年,更有一名負責監控他的女老師被迫「陪睡」校長,直至解嚴才敢揮筆畫下白色恐怖的見聞。
陳武鎮受訪表示,在過去那個時代,每一個政府機關都有負責監視的人,他出獄後在學校擔任美術老師,曾在萬里偏遠山區一所國小任職,以前學校交通不方便,車子都到不了,必須走40幾分鐘山路才能到,老師通常不會帶家人來宿舍,卻有一位女老師的姑姑跑來一起住。
陳武鎮憶及,在他轉到台南任教前一週,有一個女老師跟他說,「我被你害得好慘,因為你是政治犯,校長要我監視你,還要陪他睡覺」,他才知道這件事。他指出,女老師為不再被校長侵犯,後來找姑姑一起住,「豬哥」校長本身就參與監視,還找了女老師幫忙,並藉校長權力要求女老師「陪睡」。
「當政治犯不恐怖 放出來才恐怖!」陳指出,他曾遇到一個高中老師被關8年出獄應徵鋪柏油的工作,3天後老闆說「你不要來了」,因為管區警員有來關切,連做苦工機會都沒有。監控者還會不斷寫報告,不過自己的韌性很強,處於被監視情形下,創作者不會想創作,自己直到解嚴才開始創作,持續被監控了20幾年。
陳武鎮以白恐為題材創作油畫、木雕作品,多透過刮刀直接塗抹的力道與動態呈現張力,在〈地獄使者〉與〈爪與牙〉系列作品將加害者罪惡形象化,〈消失的家人〉系列則透過低彩度灰階調,傳達受害者的陰霾。
在〈虛擬巨惡〉系列作品,他畫出巨大扭曲藍色或綠色的臉,呈現威權當局眼中的社會罪人,這種罪名是莫須有、虛擬的;〈歸鄉〉系列描繪受難者高一生死後靈魂回到故鄉。
陳武鎮提及,當年在泰源監獄服刑時,首日被關在獨居房確認精神狀態,晚上卻聽到外面傳來「碰碰碰」的聲音,後來「放風」詢問獄友得知,有一個外省籍的海軍政戰官被控叛亂,在獄中絕食抗議死了,那天獄方隨便找來木材裝箱,晚上聽見的「碰碰碰」就是在釘棺材。
〈槍決前槍決後〉作品則繪出死刑犯槍決前後的身影,他談及,以前槍決政治犯,會拍兩張照片給蔣介石看,確認是否真的有執行,這其實代表獨裁者也怕別人出賣他,時時刻刻都在害怕。
陳武鎮建議,希望中正紀念堂未來能轉型成「國家人權美術館」,與兩廳院三足鼎立設立文化園區,盼政府為台灣留下一座具有特色的美術館,專門展覽有關二二八、白色恐怖相關的藝術作品,蔣介石銅像所在的空間,可以成為二二八美展的固定展場,未來若有此規劃,他願將個人藝術作品捐贈給國家。
陳武鎮創作的木雕作品,以六個眼睛的特務,象徵監控無所不在。(記者陳鈺馥攝)
藝術家陳武鎮將當年在泰源監獄親身見聞的海軍政戰官「碰碰碰」故事,以油畫表現出來,在捲曲的身體外面畫了三隻壁虎。(記者陳鈺馥攝)
藝術家陳武鎮指出,當年關在泰源監獄十五個人共用一個馬桶,晚上還得用同一個馬桶的水洗澡。(記者陳鈺馥攝)
陳武鎮所繪〈槍決前槍決後〉作品,呈現死刑犯槍決前後的身影,批判獨裁者蔣介石透過兩張照片來確認是否有執行死刑,反映心中的害怕。(記者陳鈺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