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游錫堃一席話看台灣的居安思危
蔡適應指出,不論中國未來動態為何,我們都要對最壞狀況保持最佳準備,游錫堃院長的言論,就是最好的居安思危,值得國人省思。(資料照)
民進黨立委 蔡適應
7月29日,立法院院長游錫堃出席「台美日國會議員戰略論壇」並發表視訊演說,他呼籲「美日兩國邀請印太地區所有民主國家,一起警告中共,台海有事,將立即外交承認台灣,用這樣的方式來嚇阻中共企圖『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意圖與行動」。這些內容或許乍看突兀,前輩王景弘則以〈游錫堃的想法—半生不熟的偏方〉大作發表提醒。適應拜讀後認為,站在印太地區架構下,游院長的發言仍有其脈絡韻味。
同場以書面致詞的日本防衛大臣岸 信夫強調,「台灣的安全對日本安全和國際社會穩定極為重要」。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安倍 晉三認為,21世紀國際社會最大的課題,就是如何應對正在崛起的中國,「我們強烈認為香港的遭遇,絕對不可以發生在台灣」。
長久以來游院長將「國家正常化」作為志業,2007 年擔任民進黨黨主席力推〈正常國家決議文〉,十多年來一脈相承,不論位居要職或賦閒,他的主張和關懷始終一致,心心念念為了台灣未來努力。2020年游錫堃更成為台灣首位,同時擔任過行政權、立法權龍頭的政治人物,投票時得到民進黨黨團、民眾黨黨團、時代力量黨團、兩位無黨籍立委的支持,顯見其德高望重獲得多數國人認同。
今年以降,美日、美韓、七大工業國G7、美歐、日澳等各場雙邊與多邊高峰會中,不約而同提及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非屬巧合。在這之中,游院長帶領的國會外交扮演了相當角色,每次陪同接見外賓時,院長總是把握機會闡述台灣現況,以及推動國際合作互助,他的主張並非只對中國畫紅線,或是大談軍事外交,也同時呼籲讓台灣加入國際經濟協定、以及在各種軟實力面向支持下帶領國家發展,整體論述具有連貫性,不是單單「外交承認」四字可以涵蓋。
回顧2015年,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在越戰40周年暨美越建交20周年時訪問美國,成為第一個踏上美國土地和美國總統會面的越南總書記,他表示:「我們已經從過去的敵人變成了朋友和夥伴,雙方關係將持續成長」,華府開始透過各項政策協助越方;在今年越南疫情爆發時,美國更是率先捐出500萬劑疫苗。此時不禁讓台灣人想起,70年代美越兩國還在戰場上互為敵人;回首冷戰結束迄今,已經邁入第21年,當年美國的「一中政策」架構,是否有可能盼來終點的一天。
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採取「維持現狀」戰略,以和平、穩定為宗旨,表現出對於區域局勢負責任態度,成果有目共睹。但中國五年多來,持續步步進逼,全方面打壓台灣,更未放棄使用武力。前美國總統杜魯門曾說:「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現狀也非神聖不可侵犯(The World is not static, and the status quo is not sacred.)」;不論中國未來動態為何,我們都要對最壞狀況保持最佳準備,游錫堃院長的言論,就是最好的居安思危,值得國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