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告25處二二八不義遺址 天馬茶房、警總大直勞動營入列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8日舉行記者會,公告首次審定的25處二二八不義遺址。(記者朱沛雄攝)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行政院促轉會今日公告第一批不義遺址,共計有天馬茶房25處,均與二二八事件相關,其中「原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大直勞動訓導營」更是早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前,已發生對民眾非法實施強制勞動;促轉會主委楊翠強調,不義遺址的保存有還原歷史真相、見證與反省、教育及傳遞、營造新歷史文化意義四個重要意義。
第一批不義遺址包含台北原天馬茶房前、原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暨廣場、原台北郵局前、台北橋、台北南港橋、原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大直勞動訓導營、原台北縣野柳碼頭、原基隆要塞司令部、基隆港、基隆八堵車站、基隆原南榮派出所前。
以及新竹原旭橋、台中原干城營區、雲林虎尾原馬場、嘉義原水上機場、嘉義市警察局前、嘉義車站前、台南原民生綠園、台南新營園環、原高雄要塞司令部、原高雄市政府、原高雄車站、屏東市圓環、屏東市三角公園、花蓮鳳林公墓。
楊翠談及,不義遺址有四個意義,第一是還原歷史真相,記憶的保存。如果空間被抹除,記憶也會被抹除,空間的保存對記憶是相當關鍵。第二是見證及反省,空間曾經發生威權統治者及威權體制對人民的不義作為和人權侵害,必須能夠被指認,通過這個指認,使民眾來到空間見證歷史。
楊翠指出,見證歷史是為了教育及傳遞,讓不同世代民眾觀看,感知到過去情境,能夠指認過去所發生之事,了解過去被迫害者身心感受,這是個教育的場所,要傳遞的是國家及社會應該永遠記得,並且永遠不再犯。
楊翠指出,第四是透過空間意涵的重新詮釋能夠營造新的歷史文化意義,新的歷史文化意義就是台灣已從威權統治時期走到民主憲政秩序,現在是民主化的時代,會永遠守護自由民主價值,並與國際社會進行交流。
楊翠說明,第一批審定公告25處不義遺址有7大不同類型:一、統治者於市街攻擊民眾的發生地,二、統治者於政府機關發動鎮壓、開槍掃射或拘禁凌虐民眾的發生地,三、統治者為控管特定交通要衝而侵害民眾人權的發生地。
以及,四、統治者選擇特定港灣、河道,殺戮民眾後直接棄屍的發生地,五、統治者刻意公開槍決民眾,展現權力暴力的發生地,六、統治者密裁、虐殺民眾,再棄屍於僻處的發生地,七、戰後及二二八事件期間,政府體制內設置人權機關,實施強迫勞動、思想改造的發生地。
促轉會委員林佳範指出,不義遺址是指「民國34年8月15日起至81年11月6日止」,威權統治時期統治者大規模侵害人權事件的發生地。促轉會規畫不義遺址的標示系統,概念為石頭裂縫、空間遺跡的意象與人形結合,框出受壓迫者或奮起的身體,傳達「透過遺址看見亡者」的動機。
林佳範說,不易遺址是從空間向度了解侵害人權歷史,促轉會推出APP「我在人權@尋路」供民眾使用。此外,預計5月底前提出白色恐怖相關的不義遺址。「原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大直勞動訓導營」是在二二八之前就用來做思想改造,二二八事件時做拘禁空間,經調查,不義遺址有遺構存在占4成,沒有遺構存在占6成,未來會與權屬機關做進一步協商。
關於促轉會是延期,未來不義遺址業務如何處理?促轉會副主委葉虹靈今日受訪表示,總統及院長昨日指出轉型正義的工作不能中斷,還是希望有專責機構繼續執行,所以委員會議將盡快討論是否提出延任。
葉虹靈指出,重點是與各機關的協調,未來會擬定相關專法,業務不會長久留在促轉會,可能會與既有部分銜接假設委員會若通過延任,就會與機關做銜接。
促轉會今日說明,不義遺址的標示系統,概念為石頭裂縫、空間遺跡的意象與人形結合,框出受壓迫者或奮起的身體,傳達「透過遺址看見亡者」的動機。(記者陳鈺馥攝)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8日舉行記者會,公告首次審定的25處二二八不義遺址,促轉會主委楊翠(左)表示,標誌遺址的目的在彰顯人權價值理念,並將其建構為轉型正義教育的重要資源。(記者朱沛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