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在台灣隔離體驗 德記者讚:重新得到「自由」的生活
德國記者凱特琳(Katharin Tai)去年入境台灣後,隨即在社群媒體介紹台灣防疫精密設計的隔離措施,獲得許多回響,本月6日則在德媒《時代周報》以「正常」為題撰文,分享她在台灣接受隔離的經驗,大讚在台灣享受著全球疫情下重新得到「自由」的感覺。(圖擷取自《時代周報》網站,本報合成)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防疫備受國際肯定,德國記者凱特琳(Katharin Tai)去年入境台灣後,隨即在社群媒體介紹台灣防疫精密設計的隔離措施,獲得許多回響,本月6日則在德媒《時代周報》以「正常」為題撰文,分享她在台灣接受隔離的經驗,大讚在在台灣享受著全球疫情下的另外一種生活-重新得到「自由」的感覺。
以自由記者身分為各類報刊雜誌撰稿的凱特琳,6日在德國重量級媒體《時代周報》網路版(Die Zeit Online)撰文分享從去年11月26日入境台灣後,經歷接受隔離、自主管理到正式「出關」的體驗。
凱特琳表示,她從疫情肆虐的歐洲搭機15小時飛到了台灣,「為避免這次台灣之旅變得侷促,我計劃先在台灣待上幾個月,首先我必須先在防疫旅館做兩週的隔離。對台灣而言,世界的其他部分都是疫區,所以對每位入境者都必須先做隔離」。
凱特琳說,到達防疫旅館時,一位旅館人員穿著全套防護衣,首先消毒計程車和她的行李,然後消毒她的手腳,之後便熟悉地引導她上電梯,然後進入即將隔離的房間。17平方公尺大的房間對她來說夠大,但不能出房間,飯店人員也不准進入,「所以我必須自行打掃和整理我的房間。」
「就像重新學習社會生活的青少年:我的隔離世界甚至比在飛機中的還小,因為我是完全孤獨一人。」凱特琳說,隔離期間為了擺脫單調的隔離生活,在隔離第10天時,她和2個在德國的朋友透過Zoom玩遊戲,朋友們嫉妒地說:「儘管妳不准離開旅館房間,但至少知道四天後會結束這一切的單調,我們則還得停留在這個狀況(封鎖令)幾個月。」
等到隔離期滿的第15天,凱特琳接到電話告知她隔離結束可以離開旅館,「從隔離到正常的世界感覺突然,但也沒有戲劇化的場面。在17平方公尺的空間呆了整整兩個禮拜後我感覺連狹窄的台北街道都都變大變寬了」。
凱特琳也介紹她重獲自由第一個晚上的行程,戴著口罩前往萬華南機場夜市吃美食,「我滿心歡喜迎接這個重回自由的第一天,既然我不能擁抱街上的陌生人,那麼我就細細品嚐這個猶如擁抱般的暖暖甜湯(紅豆湯)。接下來的幾天我試著慢慢地踏上與人群一致的腳步」。
對此,我駐德國代表謝志偉在臉書表示,我駐漢堡辦事處分享該篇中文譯稿,非常優質,清新流暢,十分到位。該報導以散文體寫出,平易近人、賞心悅目。德文讀者讀起來對「Taiwan」必會油然興起「欽佩」與「羨慕」之情及心嚮往之的衝動。
謝志偉說,他要感謝位於柏林的台灣駐德代表處同仁,妥善圓満地處理記者凱特琳入境台灣的申請及外交部同仁的支持與配合,「真是一件功德圓滿的任務」。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