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同路媒體」滲透 學者示警:很多人對中國產生了幻想...

流亡美國的中國政治經濟學者何清漣在新書《紅色滲透》中表示,親中媒體對公共事件扭曲報導,台灣的媒體從高度自由向被「中國因素」操控的狀態而轉變。書中並引述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的意見認為,這種台灣媒體形同被中國政府「收買」的現象,其實已經是國家安全層級的問題。(記者鍾麗華攝)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國安局昨指出,台灣有「中共同路媒體」,事實上,流亡美國的中國政治經濟學者何清漣在新書《紅色滲透》中表示,親中媒體對公共事件扭曲報導,台灣的媒體從高度自由向被「中國因素」操控的狀態而轉變。書中並引述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的觀點認為,這種台灣媒體形同被中國政府「收買」的現象,其實已經是國家安全層級的問題。
張錦華警告說,「當這種有效率的不實宣傳全面塑造中國美好的形象時,台灣人民就會覺得中國政府、中國都是好的,卻不知道這個國家有很嚴重的人權、環保問題。當有人指出中國的真實情況時,很多人會覺得有毛病,怎麼可能?慢慢地我們的警覺性越來越低,甚至很多人對中國政府產生了幻想」,最後有可能就是中國「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實現統一,這無疑讓台灣的民主政治和國家安全面臨雙重危機。
《紅色滲透》分析,中共滲入台灣媒體業,在2008年以前採用的是迂迴繞道的方式,借道海外中資入股台灣媒體。2008年以後,北京勢力滲透台灣媒體走的完全是陽光大道,無須隱身。
據《紅色滲透》,旺中的蔡衍明在中國投資巨億,早就以中國為其事業版圖的核心,在其入主媒體後,對媒體有許多自己的規訓。比如要加重中國的新聞比例;對台灣歷史上的「二二八事件」要改寫成突顯中國在這道台灣歷史傷痕中的「英雄」角色等;要力挺馬英九,凡批馬、以及稍微挺扁的新聞幾乎都會被要求檢討。
書中指出,電視主播因為在某日晨間播報當日報紙頭條時,依照某平面媒體所下的標題,直接稱呼馬英九為「宅男總統」,蔡衍明因此勃然大怒,堅持要處分這位電視主播。從此以後,旺中形成一種非常滑稽的報導風格:對台灣本土的政治雖然有時批評,但其更重要的功能卻是成為中國大外宣鏈條中的一環,「全力哄抬中國」。
《紅色滲透》強調,兩岸媒體交流尚有許多制度與法制上的漏洞,為了獲取更大利益,台灣媒體也開始頻繁出現『尋租行為』(Rent-seeking),這種「以商逼政」的策略,付出的成本就是台灣媒體「第四權監督權責與國家利益」。
何清漣在書中表示,台灣新聞自由度的升降受台海關係變化影響,雖然從2016年起至2018年,台灣新聞自由度再度回歸亞洲第一名,但是自由不是免費的,只要中共政權存在一天,對台灣的政治干預就會繼續下去,中國對台灣媒體的紅色滲透仍處在動態之中,必須繼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