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擊假新聞? 杜奕瑾:從破壞產業鏈下手
網路論壇PTT之父、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今(10)日於臉書發文,針對打擊假新聞提出4點策略。(資料圖)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隨著網路通訊發達,假新聞日益漸增,除了破壞社會互信基礎,更讓溝通無法奠基於事實,已成全球民主政體共同面對的危機。而網路論壇PTT之父、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今(10)日於臉書發文,針對打擊假新聞提出4點策略。
單一機關平台無法辨真偽 假新聞源於行銷公司
杜奕瑾表示,判斷真偽的成本過高,只交由單一權責單位或平台來判斷,幾乎是不可能,若強制要求平台不能有假消息,平台方為求不違法簡化言論而做關鍵字過濾,反而會限縮言論平台,變相成為養成極權統治的工具。
杜奕瑾指出,假新聞之所以為氾濫,在於議題口碑操作公司在社群網路的興起,如2014年頂新集團黑心油事件發酵後,也曾請行銷公司幫忙帶動中立輿論。以及在林奕含事件中,補習班團隊也多次徵詢數間行銷公司合作,要求平衡網路風向。「我自己觀察網路輿論,包含帶領輿論攻擊林奕含父母,可以看出行銷公司不擇手段泯滅人性的行為」、「而從事這只是因為有錢。」
從打擊偽薦證廣告下手 設獎勵制度破壞產業鏈
杜奕瑾認為,打擊假新聞應從打擊「偽薦證廣告」下手,首先是設立「獎勵制度」,假訊息有產業鏈,包含媒體採購口碑行銷公司,到執行的偽鄉民、五毛在內,很多人都只求溫飽所以願意出賣良心,只要設有舉發獎金,相關人員也會出來舉報;再來,打擊造假經濟利益,如果懲罰50倍假新聞的經濟效益,並針對接案的行銷媒體公司、做偽證的假鄉民,若沒有揭露酬傭關係就開罰。
再者,政府可要求「平衡造假媒體效益」,因為即使公關公司被罰倒了,購買媒體進行輿論操作的客戶還是達到其目的,要抵銷這點,可以在假新聞確認後,要求客戶購買相同數量與效果的平衡報導,以彌平傷害;最後,要由「從用戶行為結合科技解決」假新聞源頭,用科技找出散播假新聞的用戶的使用習慣,抓出來「殺雞儆猴」,作為主動打擊傳銷帳號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