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整修期間文物遭掏空? 監委立案調查
國立歷史博物館自今年7月起,閉館3年。(資料照)
〔記者謝君臨/台北報導〕國立歷史博物館自今年7月起,閉館3年,啟動開館63年來最大規模軟硬體升級更新計畫,並將所有典藏品全數搬遷,移藏異地;然而,網路上卻傳出文物疑遭掏空等訊息,監察委員包宗和、方萬富認為,史博館有其公共性與社會責任,卻以長達3年的閉館方式處理,是否有其效益及必要性?實有深入了解必要,今申請自動調查。
史博館建於1955年,原名「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1957年更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為了因應博物館法之實施,提報升級發展計畫,自今年7月2日起,以閉館3年方式整建空間,並將所有典藏品全數搬遷,移藏異地,文物整飭搬遷規模及件數,為我國博物館之首例。
然而,日前網路上卻傳出史博館整修期間,文物疑遭掏空等訊息,史博館雖發出聲明表示,此謠言實為扭曲事實、惡意散布假消息,不過監察院仍認為有進一步調查的必要,監委包宗和、方萬富已申請自動調查。
監委包宗和、方萬富表示,史博館有其公共性與社會責任,具備研究、收藏、展示、教育功能與使命,並以常態與規律型態向大眾開放,在藏品展示上必須以公眾最大的利益為優先,但史館卻以長達3年的閉館方式處理,是否有其效益及必要性?該館展示與典藏空間的總體規劃為何?文物移藏異地情形及保全是否周全?暫存庫房有否合適的儲存空間?實有深入瞭解的必要,因此申請自動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