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明年編6000萬辦「開竹300年」 議員質疑為選舉
新竹市竹塹城到底要算幾年?新竹市議員羅文熾說,若以竹塹城來算,根本沒有300年,他要求文化局好好說明。圖為新竹市迎曦城。(記者洪美秀攝)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新竹市議員羅文熾與鄭宏輝今天在議會業務質詢時指出,市府為籌辦明年「開竹300年」編列6000萬元經費,但「開竹300年」歷史有待商榷,羅文熾說,若以王世傑開墾竹塹社為主,史載有以清康熙50年、西元1711年開始,市府取西元1718年做開竹歷史起點,是否正確?
羅文熾說,竹塹歷史,到底要從王世傑開墾計算,還是鄭用錫建竹塹城算起?市府用「開竹300年」述說新竹歷史,這300年如何算出來?史書有不同的記載,市府取其中1名學者的論點來辦「開竹200年」活動,經費高達6000萬元,質疑明年是選舉年,市府為選舉才辦這場活動。
羅文熾說,文化局明年編6000萬元辦「開竹300年」活動,光是地景藝術展就花2000萬元,找藝人唱唱歌、辦一場嘉年華活動也要2000萬元,真正與新竹有關的文史活動,每項只編2000萬元,這樣煙火式的活動對新竹歷史並未留下什麼,只因明年有選舉,要為政治人物造勢。
對此,民進黨同黨市議員鄭宏輝也認為,辦活動沒關係,但應該錢花在刀口上,如果要辦「開竹300年」,文化局應提出強有力的論述,且不應只辦一次性活動,應有文化深根探尋活動,讓市民認識及了解家鄉歷史。
新竹市文化局表示,「開竹」是指竹塹埔的開墾,在學界及文獻上對王世傑首墾竹塹埔已有共識,只是針對王世傑開墾年代的文獻記載有康熙30年、40年、50年等不同說法,後經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施添福教授綜合各家論述,認為竹塹開墾年代應為康熙50年代前後(但不是康熙50年)。
文化局採用康熙57年、即西元1718年為開墾竹塹之始,是根據清朝新竹在地士紳陳朝龍總纂的《新竹縣採訪冊》水利篇中記載「康熙57年王世傑開墾竹塹埔」,因該書是第一本明載竹塹始墾年代的史書,且陳朝龍在清光緒年間擔任隆恩圳經理,各佃戶花名簿底都由他掌理,可見他對事務了解之深,在纂修採訪冊時,訪談輯錄都很詳實,他所敘述必有所本。
此外「水田化」是地方開墾的具體指標,王世傑開隆恩圳水利設施,是有規模、組織移民首墾竹塹的重要象徵,因此採用康熙57年做為開墾竹塹之始。
文化局強調,文獻論述常會隨史料的發掘,而會有新的見解。《新竹縣採訪冊》在所有討論新竹始墾年代的著作中都未被提出討論,直到傑出台灣文獻研究奬得主張德南老師發表「王世傑開墾竹塹年代之商榷」文章,正式以王世傑康熙57年即西元1718年開墾竹塹埔為竹塹開墾之始,此說法已被多數文史學者認同。
文化局強調,明年新竹將迎接「開竹300年」,會有一連串文化展演及深根探索活動,希望喚起市民對這座古城的城市記憶,其中新竹故事館會以市定古蹟「新竹州警察局高等官舍」為基地,活動內容都會以文化深根做基礎,與選舉無關聯。
新竹市議員羅文熾在議會質詢時指出,新竹開竹300年歷史是怎麼算出來的?他認為市府明年要花6000萬元辦「開竹300年」活動是選舉考量。(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政府明年要辦開竹300年活動,其中隆恩圳貫穿市區,也有300年歷史,是最早的水利工程。(記者洪美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