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會議》醫院設受刑人專區 可行性受質疑
羅東聖母醫院曾專門撥出一個樓層,供宜蘭監獄的受刑人看診,法務部及衛福則持保留態度。(資料照,記者江志雄攝)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五分組16日開第二次會議,討論收容人的醫療人權問題,部分委員認為監所可與附近醫療院所合作,在院內成立醫療專區,但受邀列席的衛生福利部與法務部代表態度保留,對可行性存疑,因此第五分組召集人梁永煌裁示,請相關部會針對醫療專區及監所自設醫療院所兩個方案,提出評估報告。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報告指出,二代健保103年起,已將收容人納入保險對象,每期三年,目前是第二期,提供54個矯正機關醫療服務,經過統計,收容人看診的科別比例,與外界並無太大差異。
健保每年花在每位收容人身上約近2萬元,收容人對醫療的滿意度則高達九成,而矯正機關內的醫療服務與診療空間,經過衛福部調查,均符合標準。
與會委員、更生團契志工劉北元表示,健保雖然改善監所的醫療情況,但容納量依舊不夠,受刑人如感冒要看醫生,必須打報告,等到三至四天才有機會看到醫生,牙科要夠久,約兩個星期。
劉北元舉例,拉肚子要看醫生,得先打報告,等到3天後看到醫生了,病也好了,但不能不去,不然會被認為添麻煩。
宜蘭監獄戒護科管理員林文蔚指出,監所藥物集中管理,由監所人員發藥,這樣對嗎?而假日沒有醫療人員駐守,戒護人員只能自行判斷收容人生命跡象是否正常,如果不幸死了,誰負責?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我們的監所製造不健康的身心環境,再用全民的健保費處理這些問題,還有負擔他們出獄後的社會成本,這是不正確的,希望受刑人的醫療權益跟一般民眾一樣,也希望監獄裡面的醫政人員能獨立在獄政外,醫療決策不受監所人員期待干預。
部分委員以羅東聖母醫院為例,該院專門撥出一個樓層,供宜蘭監獄的受刑人看診,提供完整的診療,因此提案希望全國的矯正機關能依此模式,與附近的醫療院所合作,成立專區。
法務部矯正署回應,目前面臨的困境是醫院不跟矯正機關簽約,因為有些醫院每天都滿床,無法提供收容人看診專區,合作的主控權並不全在監所端。
心口司則說,這個模式曾實施過,但後來全都裁掉,因為戒護人力不夠,醫院覺得戒護人力不夠,不敢幫忙醫治,這是一個現實的情況。
經過討論,第五分組召集人梁永煌裁定,請相關主管機關於一個月內,針對「分區增設矯正機構附設醫療院所」及「法務部與衛生福利部於矯正機關附近之醫療院所設置醫療專區」提供書面評估報告,再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