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事件引爆族群衝突 學者揭露歷史緣由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今舉辦「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史館修纂處前處長侯坤宏發表論文。(記者簡榮豐攝)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二二八事件將屆滿70週年,研究二二八歷史的國史館修纂處前處長侯坤宏今天表示,二二八事件當初參與者最大的訴求是台灣的地方自治,還談不上台獨,但情治人員卻扣上這些人台獨帽子,當時台灣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當然要為二二八事件負責,因為柯認為事件是政治陰謀家所策動,被奸偽所利用,而趨於高度自治、獨立、託管等叛國行為,但當時未必是這樣。
侯坤宏表示,本省人仇視外省人並不是從二二八事件才開始,1945年10月當中國軍隊來台後,兩方面的人互相接觸過程,逐漸有衝突,二二八事件剛好是引爆點。
中研院台史所與二二八基金會今天舉辦「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與會的侯坤宏發表「二二八事件中的『台灣意識』」一文指出,戰後的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統治,這些人來自中國不同各省區的人,台灣人視之為「外省人」,來台的「外省人」常說某某是「台灣人」,「台灣人」與「外省人」成為一個對等的名詞,一開始或許不致有深大的仇恨,但兩者間的界限卻因此劃定了。
侯坤宏認為,二二八事件之前,就有「本省人」與「外省人」之分,事件發生後,「本省人」、「外省人」的壁壘更加分明。
侯坤宏指出,「高度自治」是二二八事件參與者的最大訴求,當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台灣自治青年同盟、台灣自治爭取聯盟等多個團體,其訴求重點是在「台灣自治」,如何改革台灣政治,如何實施省長及縣市長民選,以確立民主政治,所謂「託管」或「獨立」,並不是當時台灣人的主流主張。
侯坤宏表示,對於二二八涉案者的處理態度,曾說過「寧可枉殺99個,祇要殺死一個真的就可以」的台灣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在「事變十日記」上說:「政治陰謀家則在上層領導、鼓動群眾,要脅政府,他們最初是想做官,後來反為奸偽所利用操縱,而趨於高度自治、獨立、託管叛國行為」。這當然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說話,今日看來,頗有可議之處。
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許文堂指出,二二八事件參與者當時對自治其實有有錯誤的期待,因為當時台灣的地位不明,仍屬於軍事託管狀態,中華民國憲法也不適用於台灣,而且當時的國民政府也沒有民主、自治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