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本喬PO文 揭北市資訊局長李維斌遴選始末
未來的台北市資訊局長李維斌,曾在逢甲大學擔任資訊處長期間,實施「資訊透明化」的做法,更有效利用IT部門人力。而此想法正與即將上任的柯文哲其開放透明的政治理念不謀而合。(圖擷自逢甲大學資訊處)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今天公佈了第二波小內閣名單,不過柯P的市政人事佈局爭議不斷,擔任科技市政顧問的翟本喬,今在臉書撰文,特別把遴選委員會選出資訊局長李維斌的過程描述出來。
據《iThome》報導,李維斌是逢甲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也是該校資訊處前處長。在擔任資訊處長期間,實施「資訊透明化」的做法,更有效利用IT部門人力。而此想法正與即將上任的柯文哲其開放透明的政治理念不謀而合。
翟本喬指出,數星期以來遴選委員會收集了資料,陸續提出了許多人選,最後達成共識。對於當初有人質疑,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及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邱月香3位委員年紀稍長,選出來的人是否公正、是否為貼近新世代的年輕人,但翟本喬表示,他們其實並未自己提名人選,只找別人提名以及協助評鑑。
翟本喬也透露了柯P給資訊局長的未來3大任務是「建立智慧政府」、「設計智慧城市」及「推廣智慧市民」。因此在找尋人選時,考慮了幾項因素:現在位階不能太高、學識和技術能力要夠、有實作和行政能力、貼近民眾、有自己的理想和要敢改變現有規則,而因為資訊界實力比較客觀,所以遴選過程也比較不容易有爭議。最後由前逢甲大學資訊長李維斌中選。
翟本喬臉書全文:
台北市資訊局長遴選始末
遴選委員會
遴選委員會
遴選委員會
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星期三遴選委員會把資訊局長人選最後的建議名單交給了柯P,星期四他親自面談後作出決定然後在今天公布。從十二月初到現在兩個多個星期,這個過程我覺得可以向大家說明一下。
首先,很多人以為施振榮、童子賢、邱月香三位前輩會是只想到跟他們同一年代的人,這有點誤會。事實上從一開始他們都說自己和年輕人的距離太遠,所以他們不自己提名,只找別人提名以及協助評鑑。兩個星期下來我們提出了許多人選,收集了資料,徵詢了意願,最後達成了共識。遴選委員中除了前述三位之外,還有兩位校長、兩位教授、和兩個年輕人 (如果我算年輕的話)。
資訊局目前一年只有五億多的預算,但那只是一個維護的角色。新的資訊局局長在未來的市政上會扮演一個更積極重要的角色,林副市長一開始就轉達了柯P構想中的任務,包括了:
1. 建立智慧政府 - 將政府內部作業及外部溝通更智慧化
2. 設計智慧城市 - 不是架一堆 sensor 和 WiFi 就好了,而是如何讓城市的運作更聰明
3. 推廣智慧市民 - 讓市民能透過智慧機制廣泛瞭解、參與及影響市政
所以我們在找人選的時候就以設計及執行這些任務的能力為主。其他考慮的因素包括了:
1. 現在位階不能太高 - 有些能力很強的人現在已經在更高的位階上了 (部長、次長、校長等級)
2. 學識和技術能力要夠 - 才不會被廠商的 "建議" 給迷惑
3. 要有實作和行政能力 - 以免只有理想而無法實現
4. 貼近民眾 - 不能不瞭解台灣社會和產業現況
5. 要有自己的理想 - 不是只忠實執行市長的命令,還要能提出更多對未來的構想及規劃
6. 要敢改變現有規則
林副市長除了轉達了柯P構想之外只傾聽及記錄,並未表達個人意見。在第一次會議中大家同意了提名及遴選原則,回去各自找人選,除了自已提之外也找朋友提。第二次會議中對自己不瞭解的人選互相徵詢及交換意見,然後作了初步篩選,回去之後徵詢候選人之意願並請提供更詳細的履歷。最後一次會議中委員各自發言,介紹自已對候選人的認知,然後投票表決,每人限投三票,但可以少投。這中間所有委員一直保持 email 聯繫。原本設定第一輪先以過半數支持決定出線者,再進行第二輪決輪,結果第一輪就有足夠的人選得到了高票支持,所以一輪就決定了名單。最後把票數及建議人選交給林副市長轉達給柯P進行面談。
我們途中提出的人選裡面有很多位都是同樣極度夠格的,所以最後提出的名單有一個重點:不管柯P 選了哪一位,所有遴選委員都不會有任何反對意見。而資訊界實力是很客觀的,所以也比較不容易有爭議。最後是由前逢甲大學資訊長李維斌中選。這裡有一篇關於他的報導,可以給大家參考:
http://online.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9183&s=1
過程中這個委員會的箱子黑不黑?其實中間是完全沒有公開的,所以網路上有不少人質疑前述三位大老是否公正以及是否貼近新世代。如果全部委員都像他們的背景的話,視野的確會不夠廣。但在一個平衡的委員會組成之下 (其他委員沒有同意我公布他們的身份,所以不能透露),我們可以看到這幾位累積的人生智慧實質上對人選的提名條件和篩選有了不少幫助。如果委員會全部都是年輕人組成的話,可能反而會找到很會衝,但成果長期可靠度不佳的人選。這就是 "戰鬥系統" 和 "企業系統" 的差別:戰鬥系統只要 "成功一次就好" (例如太陽花學運期間學生所用的資訊系統),而企業系統是 "失敗一次都不行"。我們要找的人是要兩種都有能力建置的。
這次的過程中我們也從其他局處首長的出線過程中學到了幾點:
1. 人選是否有意願 (社會局長)
2. 委員自己不可參選 (勞動局長) - 事實上有三位委員本來都被其他人提名,但都表明不願參選
3. 最後名單委員完全沒有反對意見 (文化局長)
我想,這次的結果沒上新聞,應該是 "No news is good news." 吧?在這個階段還沒上任做出成果之前,我們是不太可能期待大家對人選有什麼稱讚的。而會被大家直接稱讚的人選,如果沒有忙到不可開交而會願意來接這個位置,那也是很奇怪的事。所以沒人批評,我們也就算任務圓達成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