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名風波越演越烈 他們都是為了...
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說明,學者對論文掛名、造假,都是為了提高「研究表現指數」。(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繼教授陳震遠、前教育部長蔣偉寧、衛福部長邱文達連續遭爆論文掛名,衛福部主管吳和生今也被檢舉,風波越滾越大。科技部次長林一平分析,學者冒風險掛名,實為「研究表現指數」(RPI),藉此升等教授與獲得經費。他呼籲教育部往後審查時不要光看研究表現指數。
林一平指出,學者在論文內容掛名、造假、或充數,都是為了提高「研究表現指數」(Research Performance Index),較能升等為教授,或獲得更多經費。他說明,科技部現在審查研究計畫時,已不再單看研究表現指數,而會綜合各項指標。
林一平建議,教育部往後審查論文、研究計畫時,可多看各大面向,才能做出最完善的評估。據悉,許多學者常透過公式計算過去發表的論文期刊,得出加權平均值後,就能追求較高的研究表現指數,才會造就「以量取勝」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