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掛名風波越演越烈 他們都是為了...

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說明,學者對論文掛名、造假,都是為了提高「研究表現指數」。(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科技部次長林一平說明,學者對論文掛名、造假,都是為了提高「研究表現指數」。(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2014/07/16 16:0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繼教授陳震遠、前教育部長蔣偉寧、衛福部長邱文達連續遭爆論文掛名,衛福部主管吳和生今也被檢舉,風波越滾越大。科技部次長林一平分析,學者冒風險掛名,實為「研究表現指數」(RPI),藉此升等教授與獲得經費。他呼籲教育部往後審查時不要光看研究表現指數。

林一平指出,學者在論文內容掛名、造假、或充數,都是為了提高「研究表現指數」(Research Performance Index),較能升等為教授,或獲得更多經費。他說明,科技部現在審查研究計畫時,已不再單看研究表現指數,而會綜合各項指標。

林一平建議,教育部往後審查論文、研究計畫時,可多看各大面向,才能做出最完善的評估。據悉,許多學者常透過公式計算過去發表的論文期刊,得出加權平均值後,就能追求較高的研究表現指數,才會造就「以量取勝」的趨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