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彭洞穴現「橘」鱷!吃蝙蝠、泡糞水 可能成新物種
左側為一隻橘色橙色洞穴鱷魚,右側為一隻棲息於森林的鱷魚。(取自維基百科)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導,位於非洲加彭共和國的阿班達洞穴系統(Abanda cave system)中,生活著一群罕見的橘色侏儒鱷(Osteolaemus tetraspis)。牠們棲息在不見天日的洞穴深處,以蝙蝠和穴居蟋蟀為食,並在充滿蝙蝠糞便的水中活動。科學家近期研究發現,這群洞穴鱷魚已顯現出基因變異的跡象,推測正處於演化成新物種的過渡階段。
這群居住在洞穴的鱷魚直到2010年才首次被科學家研究。2016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對比了牠們與棲息在森林中的同類,發現兩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洞穴鱷魚的食物來源幾乎完全仰賴洞穴內的蟋蟀和蝙蝠,而森林鱷魚的食物來源則較為多元。研究團隊更發現,由於獵物充足且缺乏天敵,洞穴鱷魚的整體健康狀況通常比森林鱷魚更佳。
關於這群鱷魚究竟有多少,以及牠們何時開始這種穴居生活,目前仍是未解之謎,但科學家推測,牠們可能已在洞穴中生活了數千年之久。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鱷魚會在洞穴口產卵,幼鱷隨後進入黑暗的洞穴中。一旦成年,牠們便鮮少離開洞穴。
這群成年鱷魚身上不尋常的橘色外皮,可能是長期浸泡在富含尿素的蝙蝠糞便水域中所致。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佛羅里達國際大學(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的保育生物學家雪利(Matthew Shirley)表示,長時間接觸這些物質,似乎會導致鱷魚的皮膚產生化學性的褪色現象。
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根據未正式發表的鱷魚基因分析顯示,這些橘色洞穴鱷魚可能正在發生突變。研究人員向《衛報》透露,在洞穴鱷魚身上發現了一種單倍型(haplotype,指一組遺傳自單一親代的DNA變異),而這種單倍型並不存在於森林鱷魚中。這種基因上的變化,為洞穴鱷魚正在演化成一個新物種的說法提供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