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問媽媽辛勞 衛局邀請身心病友、家屬看電影

衛生局與精神衛生社福基金會邀身心障礙家庭欣賞電影,向陪伴病友的媽媽致意。(記者蘇孟娟攝)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衛生局與精神衛生社福基金會選在母親節,邀三百餘名身心病友及家庭成員欣賞電影,向陪伴病友的媽媽致意,也讓媽媽享受放鬆時刻,這群媽媽最盼社會能形成支持力量,助身心病友走過,更不放棄自己。
衛生局指出,精神分裂症長期被污名化,導致不少患者或家屬諱疾忌醫,衛福部從一○三年將「精神分裂症」正名為「思覺失調症」,盼讓民眾更認識、理解、包容病人,建構友善社會。衛生局鼓勵病友走出戶外,也向病友家屬,特別是病友母親致意,昨邀三百餘名病友及家人到影城欣賞電影,並致贈媽媽們康乃馨過節。
已陪女兒與思覺失調症奮鬥十餘年的「小愛」媽媽說,女兒才藝出眾且成績優秀,卻在國中時發病,這幾年走來艱辛,她從不解、無助到找到社福機構支持後成為女兒最佳後盾,過程的辛苦不足為外人道。看著女兒情況穩定且能在畫室及社區復健機構幫忙,她心存感激,更盼社會多點友善對待身心障礙者,讓他們不感到孤單。
獨子高中畢業就發生「思覺失調症」的陳媽媽陪著兒子面對疾病五、六年,她說,兒子初發病時曾不敢面對事實,帶著兒子四處求神拜佛,更曾遇過外界不理解甚至排斥眼光,幸好有家人一路陪伴。現在兒子只要接受治療,表現均正常,最盼民眾也有正確的觀念面對,形成社會支持力量,助病友勇敢面對,更不會放棄自己。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指出,大部分的精神病友在規律治療下,都能保持症狀穩定,犯罪率與暴力行為並不會比一般人高,呼籲民眾用愛認識病友。衛生局副局長陳南松指出,盼能用愛超越障礙,除幫助病友走過疾病的障礙外,更盼社會有愛無礙,助身心病友走過復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