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閩南也有字紙爐 留存旗山雙龍寺

    旗山雙龍寺旁的字紙樓,有270多年歷史,專門焚燒寫有文字的紙張。(記者陳祐誠攝)

    旗山雙龍寺旁的字紙樓,有270多年歷史,專門焚燒寫有文字的紙張。(記者陳祐誠攝)

    2015/10/22 06:00

    〔記者陳祐誠/高雄報導〕客家族群重視教育、文風鼎盛,寫有文字的紙張不可隨意丟棄,必須放入「敬字亭」焚燒,成為特殊人文景觀;不過在閩南人較多的旗山區雙龍寺旁,也有一座「字紙爐」,功能與敬字亭相仿,扭轉外界印象。

    古代科舉制度盛行,平民想翻身只能靠寒窗苦讀,因此讀書人對文字特別重視,不敢褻瀆,寫有文字的紙張或書籍,不可任意丟棄、銷毀,否則是對聖人的大不敬,必須集中放到敬字亭焚燒,有時甚至舉行祭典讓灰燼付諸江水。

    目前台灣僅存的敬字亭多在客家地區,其中又以高雄、屏東最多,容易讓人將客家與敬字聯想在一塊。而位在旗山區的雙龍寺,廟旁也有一座字紙爐,已有兩百七十多年歷史,過去焚燒金紙與字紙,直到重建大廟另起金爐,才讓兩者分開。

    雙龍寺主委郭文明說,數十年前小廟改建時,神明特別指示讓字紙爐留下,現在廟裡的文件、帖子,尤其是有神明神號的紙張,都是拿到此來焚燒,偶爾也會有信徒帶家裡的紙過來,廟方都很歡迎。

    中洲社區理事長郭建勝認為,字紙爐的紀念意義大於實際效益,它證明「惜字」並非客家人的專利,外地人到溪洲地區遊玩時,導遊也會特別帶團到雙龍寺,介紹廟宇及字紙爐,讓民眾找回逐漸流失的文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