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待好兄弟 公燈照路 翰林所供休憩
不少廟宇設置翰林所供「好兄弟」休憩,還有普度公燈幫忙照路。(記者黃文鍠攝)
〔記者黃文鍠/台南報導〕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情,不但具體展現在對陌生人的照顧外,也擴及到另外一個世界,農曆七月,除了有普度公燈為「好兄弟」照路外,不少廟宇還貼心設置「翰林所」、「男室」及「女室」,讓剛剛從陰間「跋涉」而來的「好兄弟」能夠沐浴、梳洗、休憩,雖然隨著時代演進,類似風俗逐漸式微,但還是有不少宮廟保留這項習俗,展現濃濃的人情味。
文史專家謝奇峰指出,台南是開台首府,擁有完整的宗教科儀,以七月為例,整個月時間,每天都有廟宇舉辦「普度」,「好兄弟」們天天都有流水席可吃,展現府城人好客習性。
而從七月一日開始掛上的普度公燈,更是常見的風景,雖然全面電氣化之後,市區亮度大增,提供「好兄弟」外出時照明,加上居住環境改變,透天厝被大樓取代,不復見早年盞盞紅燈在漆黑夜色飄逸畫面,但不少老一輩民眾,還是習慣在這段時間點燈,保留傳統。
除普度公燈外,部分廟宇還會設置「翰林所」,謝奇峰表示,「翰林所」是供古代文人雅士或官宦賢達等上流的孤魂野鬼暫時寄住的場所,一般在月初普度時就會準備,大部分在祭拜後就火化,但部分廟宇會把「翰林所」留放整月,提供「好兄弟」們隨時可以前來休憩,而在「翰林所」前的「男室」及「女室」,則權充沐浴場所,講究點還會放上毛巾、肥皂等物品,相當人性化。
不少廟宇設置翰林所供「好兄弟」休憩,還有普度公燈幫忙照路。(記者黃文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