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鹿耳門聖母廟迎春 紙糊春牛完工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完成農曆年重頭戲的「紙糊春牛」及「芒神(牧童)」。(記者洪瑞琴攝)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完成農曆年重頭戲的「紙糊春牛」及「芒神(牧童)」。(記者洪瑞琴攝)

2015/02/12 06:00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新春嘉年華系列活動,將於農曆大年初一推出,饒富趣味的摸春牛主角「紙糊春牛」及「芒神(牧童)」已製作完工,春節期間擺放在五王殿前供善信摸春牛討吉利。

擺放五王殿前供信眾摸春牛祈福

聖母廟主委王增榮表示,牛是過去農村社會的至寶,近年來因工業發達而被農耕機械取代,聖母廟每年舉辦迎春牛活動,除了迎牛送寒,也兼具懷古的意味,希望民眾不要忘記先人拓墾的艱苦歲月。

早期農業社會不識字者多,因此發明「春牛圖」來預測當年的天時地利和農作收成關係的一幅吉祥圖,繼而演化摸春牛祈福儀式。民間俚語就有「摸牛頭、兒孫會出頭」、「摸牛嘴、大富貴」、「摸牛腳、家貨吃沒乾」、「摸牛尾、剩家貨」、「摸牛耳、吃百二」、「摸春牛、年年有餘」。

王增榮說,紙糊春牛將擺放五王殿前供善信摸春牛祈福,並參加二月廿八日(農曆正月初十)晚上舉行的「迎春牛提燈遊行」,「鞭春讚」之後讓信眾搶春牛,相傳搶得春牛得以逢凶化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