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9年施政剖析─系列6/文化公園沒得停車 打臉「公園市長」
嘉市文化公園沒有地下停車場,形同打臉「公園市長」。(記者丁偉杰攝)
記者丁偉杰/專題報導
嘉義市長黃敏惠推動「美麗諸羅,魅力嘉義」,任內開闢多座公園,贏得「公園市長」之名,但真的讓嘉市變美了?亦或欠缺完整規劃,而衍生美中不足之憾?
嘉市面積約六十平方公里、人口數約二十七萬,已闢都市計畫公園綠地面積共約一百零六萬平方公尺,每一市民平均享有公園綠地面積三‧九四平方公尺,較黃敏惠上任之初增加二‧五三平方公尺,市區現有三十二座大小公園,半數在她任內完成或興闢中。
惟上述成果與市民的評價仍有落差,例如文化公園位於文化路商圈夜市入口,卻沒有一併闢建地下停車場,區域交通壅塞、停車不易等問題未解,鄉親怨聲載道,打臉「公園市長」。
黃敏惠認為,文化公園建造之初,要建地下停車場,既提規劃也編列預算,卻遭議會杯葛才未果;議員則抨擊,市府規劃不夠完善,最後只好修改為平面式公園。停車需求最後竟演變成政治問題,由大眾苦嘗惡果。
結果,市府轉而評估短期內當地沒有闢建地下停車場的必要,可由周邊停車場提供停車空間,如此逃避現實的態度與做法,把爛攤子留給後人,令人質疑執政高度何在?
老舊公園待改善的硬體缺失,包括整修公共廁所、整平步道鋪面、讓無障礙設施符合規範、檢視休憩及體健設施安全性等,市府正逐年為舊園換新妝,營造「安全公園」,市民則漸有感受。
另一方面,移除病樹、改善土壤劣化、泥地鋪植草皮等措施,企圖讓公園綠意盎然,卻造成跳舞、練功等團體不便,衍生民怨;市府應以使用者的角度,讓公園符合地域性、強化主題性,才能更貼近市民的需求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