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西港」遺址 劉厝橋旁現蹤
從清代古地圖中,可以清楚看到西港仔和含西港的位置。(記者黃博郎攝)
〔記者黃博郎/西港報導〕清代台江內海要港「含西港」遺址現蹤!據考證,含西港位於現今劉厝橋旁,因往來船隻多為舢舨,也有「舢舨頭」之稱。當地耆老強調,如今當地只是一個小村落,但因早年運輸需要,馬路寬敞、四通八達,和其他村落截然不同,可以想見當年船運之盛。
根據西港區誌記載,清代為維持治安、稽查不法,在地方設有汛、塘、堆等單位派兵駐守,最遲在康熙末年,即設有西港仔汛與含西港汛,對於瀕臨台江的西港仔與含西港而言,人貨往來均以府城為主要目標。
而根據「諸羅縣志」記載,西港仔港(小杉板頭船到此渡客,並載五穀、糖、菁、貨物)、含西港(小杉板頭船到此載五穀、糖、菁、貨物)。而「杉板頭」(或稱舢舨頭),是屬於航行台灣南北沿岸的中型船隻,具有雙桅,運量在三、四百石至六、七百石。
有趣的是,目前附近地名為「蚶西港」,「蚶」字疑因同音而被後人誤植。根據傳說,早期「含西」是一種魚名,以前有一對大含西從大海遊到港口,破壞了當地風水,一隻被村民打死,另一隻逃到八份才死,捕捉大魚的事件相當轟動,港口因魚而得名。
後來曾文溪多次改道,造成台江內海淤積,港口逐漸失去功能。據考證,舊港口位於今日劉厝橋附近,且有船隻可溯溪而上進行貿易,劉厝橋下的大排水正是七股溪的上游。含西港相傳也是當年鄭成功部將劉登魁登陸之處,亦是劉厝村聚落發展的源頭。
據地方人士考證,清代台江內海要港「含西港」就在這座橋旁。 (記者黃博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