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艋舺服飾商圈 出回憶錄

    艋舺服飾商圈促進會編寫商圈回憶錄,盼能傳承商圈文化,凝聚業者共識。(記者翁聿煌攝)

    艋舺服飾商圈促進會編寫商圈回憶錄,盼能傳承商圈文化,凝聚業者共識。(記者翁聿煌攝)

    2012/05/08 06:00

    〔記者翁聿煌/台北報導〕台北市萬華後火車站曾經是台灣最大的成衣批發集散中心,隨著產業趨勢轉變,萬華的成衣產業發展遇到瓶頸,艋舺服飾商圈促進會特別編寫「艋舺服飾商圈回憶錄」,盼珍惜半世紀的努力足跡,展望未來的轉型再造。

    萬華的成衣批發業草創於民國四十年代,跟著台灣的紡織業及經濟發展一齊起飛,七十、八十年代時,當時在大理街、西園路、康定路的成衣批發商大街小巷林立,每天都可看到東南亞和中東面孔的買家,與店家用中英文夾雜的方式對談,外加比手劃腳和一台計算機,不消幾分鐘就談成上百萬、千萬元的訂單。

    全盛時期的「萬華」服飾商圈,服飾店高達兩千多家,可說是台灣服裝批發業的代名詞,如今繁華褪盡,回復到五百多家的規模,慢慢的想要靠零售來彌補批發量的消退。

    促進會分析,服飾業是勞力密集的產業,從八十年代中國對外開放開始,許多台商因為國內的勞工成本升高,轉進中國生產,從原本台灣貨銷往中國、到慢慢轉換成進口中國的廉價服飾來台銷售,衍生各國的服飾買家也隨著轉進中國。

    從此台灣的訂單、競爭力如江河日下,加上台灣各地批發商圈陸續成立、百貨公司林立、大賣場崛起,瓜分艋舺服裝批發市場的生意大餅,老一輩回想當年的盛況,生意好到、找不到店面的業者在樓梯間、甚至一面牆,能掛起衣服的地方就能做生意,今昔相比令人不勝唏噓。

    促進會編寫「艋舺服飾商圈回憶錄」,從艋舺的發跡開始,談到服裝批發生意在艋舺興起的緣由,也希望藉由凝聚商圈業者的共識,找到服飾市場新定位,盼能帶領艋舺服飾商圈邁入第二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