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時多雲

臺北市 15-22 ℃

市民小巴 服務空轉學者批

2007/07/30 06:00

風光通車 每班乘客最多6人

〔記者洪敏隆/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推動的第一條「市民小巴」小二十七路公車,營運兩個月,在每天每個班次最多六名乘客,大眾運輸效益未見提高的情況下,北市府昨仍大張旗鼓舉行通車典禮,學者批評不應該為兌現市長郝龍斌的選舉支票,硬著頭皮去做,大眾運輸應先從整體規劃著手,否則市民小巴恐將成為「反效果」。

小二十七路(捷運劍潭站至風櫃嘴)是今年五月十九日在交通局「指定」下,由首都客運開始營運,每天固定四班次營運,發車時刻分別為上午六點十分、十一點十分、下午三點十分及五點十分,營運至今尖峰時間每班次約五至六名乘客,離峰更慘只有二、三人,據瞭解業者每個月約虧損廿萬元。

郝龍斌在開幕典禮致詞說,這條路線並無利潤可言,真的是以「服務」為目的;北市交通局另外還規劃八條要「服務」的市民小巴路線,確切路線還待路權審議委員會通過,但公車業者對多數路線都興趣缺缺,交通局計畫採「指定」方式,透過「補助」要求業者闢駛。

硬兌支票 浪費社會資源

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張學孔批評「市民小巴」只是為了落實郝龍斌的選舉支票,沒有意義,花掉的卻是共有的社會資源,北市府若不能從整體大眾運輸環境做調整及改善,新闢任何路線都無法得到太多的實質效果。

張學孔說,當初捷運紅、綠、棕等捷運接駁公車,就是因為公車業者抱怨載不到客,於是把路線、班距都拉長,結果更沒有誘因吸引民眾搭乘,憂心市民小巴以後也會走相同的路,他認為大眾運輸政策應該妥善運用空車率居高不下的計程車,研擬共乘接駁機制。

台北市交通局長羅孝賢表示,市民小巴還是有希望的,民眾在意的是服務品質,選擇表現較好的業者經營,相信效益會慢慢提高,交通局也在進行公車路線整併的規劃案,預計未來只區分為縣市接駁、市區公車專用道、市民小巴、捷運接駁公車等路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