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市長城博政策 從1棟1園變5區
〔記者沈佩瑤/台北報導〕前後任台北市長馬英九、郝龍斌和柯文哲任內,都喊出要打造城市博物館,但從馬時期的蓋一座,到郝時代的蓋一個園區,柯文哲則是將範圍擴大至整個台北城區,強調打造五大區域的城市博物館,整合資源帶動地方發展。然而四年多過去,地方人士大多反映,各區文資爭議多、跨局處資源整合不佳、對地方發展的具體成效還未展現。
馬提構想遇阻 郝政策大轉彎
前市長馬英九任內提出興建一座城市博物館的構想,文化局曾選定行政院周邊土地預定興建,但因用地難以取得而放棄,到了郝龍斌任內政策大轉彎,不蓋單一場館,而是選在具有台北城市遺跡的圓山遺址所在地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規劃打造「城市博物館聚落」。
郝規劃柯喊卡 上億元付諸流水
但柯文哲市長上任後,認為經費過高加上工程延宕,決定將整體規劃交由副市長林欽榮,納入北區門戶,停工的坑道館則由觀傳局跟台北廣播電台接手合作,雖仍保留圓山遺址,但郝時代的「城市博物館聚落」政策正式告終。當時文化局坦言,包含工程費及技術服務費,已實際支出九千七百萬元,並支付五千多萬元給飲食文化館及坑道館的廠商,柯一喊「卡」,也讓上億元就這樣付諸流水。
之後柯市府改弦易轍規劃「城北」、「北投」、「城南」、「大稻埕」、「艋舺」等五大城市博物館,強調「城市博物館並非指要新建博物館,而是將整個社區規劃為博物館」,透過硬體更新、軟體整合,帶動地方發展。
各區多處文資被拆、未納入
但文史工作者蕭文杰質疑,「城北」劃定範圍與老台北人記憶不一致,且範圍內的文資不是被拆、就是沒有納入;「北投」的新北投車站易地重組後,不到八個月就發生漏水,竟塗上很醜的防水漆,堪稱見證文資錯亂,北投製片廠差點被拆,經文資團體奔走才進行審議。
談到「城南」,蕭文杰痛批,不但忽略嘉禾新村,被火燒的南菜園也沒有納入;而艋舺、大稻埕都有類似問題,國定古蹟「艋舺龍山寺」後方即將出現高樓,天際線不保,捷運艋舺龍山文創園區因規劃不當,造成人潮低迷,廠商棄標,文創空留虛名。
缺具體規劃 跨局處整合不易
台北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徐慶棋表示,柯市府的城博政策是很好的構想,但在細節上,例如輔導老店家轉型、新進店家的成本壓力等,盼市府能挹注資源給予支援,目前成效還未具體展現。
一位城南地區的地方文化團體成員也說,樂見市府透過「城市博物館」,將該地區的文化資產、文化團體和社區串聯,但希望市府能提出更具體的規劃,才能真正達到公私協力的作用。
市政顧問、台北市眷村心文化協會執行長張中模長期關注北投地區發展,他認為目前如北投溫泉季是業者發起、觀傳局協辦,溫泉博物館另歸文化局管轄,跨局處整合不易,據他了解,文化局預計五月建立包含城市博物館在內的社區溝通平台,成效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