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水庫停灌補助 近1年等無錢
全縣三十多名代耕戶尚未領到錢
〔記者潘文仁/後龍報導〕行政院農委會去年因應缺水危機,召開明德水庫範圍暫停灌溉補助會議,當時允諾補助水稻代耕業者;後龍鎮多名代耕業者昨天抱怨說,申請一年還沒領到錢,後龍鎮長鄭家定也批評說,中央單位不但沒給錢,還要求公所「不能張揚」。縣府指出,全縣有三十多名代耕戶尚未領到錢,金額約九十多萬元。
農委會農糧署表示,經濟部當初確實承諾補助,補助案也兩度送交行政院,雖然北區多個縣市代耕業者申請補助的總金額只有兩百多萬元,但因主計單位有異議,補助案無法通過,將與經濟部聯繫,協調該如何補救。
農糧署並說,依照往例,停止灌溉只補助農民,不曾補助代耕業者及公糧委託倉庫,上級單位可能擔心此例一開,萬一未來停灌時,農民、代耕業者與公糧委託倉庫三方面都要補助,牽涉層面甚廣;至於代耕業者何時才能拿到補助款?農糧署坦言,「無法預估」。
鄭家定表示,去年三月,明德水庫區域公告為「苗栗農田水利會明德水庫停灌區」,農委會去年五月初召開會議,補助標準如下:整田每公頃為兩千兩百四十元、插秧一千三百四十元、收割三千七百元。
他指出,代耕業者申請補助,要準備機具出廠證明、照片,並找地主蓋章,證明損失面積,手續非常繁複,公所雖依規定列冊呈報,沒想到中央一拖快一年,錢仍然領不到,公所曾致電農委會,竟得到「經費沒著落、無法補助」的回應,農委會還私下拜託公所「不要張揚」,讓人氣憤不已。
縣府農務課長江明亮說,明德水庫停灌區影響頭屋、造橋與後龍三鄉鎮,面積約一千一百六十六公頃,在宣布停灌後,降雨量又變得頻密,不少農民重新復耕,其中只有後龍、造橋兩鄉鎮申請補助,受影響的代耕區約有一百八十多公頃。
農機設備成本高 代耕業應運而生
〔記者潘文仁/後龍報導〕台灣因地小人稠,屬於「小農制度」,生產規模不大,種植水稻成本較高,農民在土地面積有限下,如果獨力購買動輒上百萬的農機,更是不敷成本,因此發展出代耕業。台灣農地面積隨著都市化分割,與人工薪資大幅提高,造成務農成本居高不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國外廉價銷售的農產品更影響農民生計;種植水稻農民為了降低成本,通常不會購買高價曳引機等農用機器設備,多是委託代耕業者包辦。
代耕項目包括了耕種前農田整地,及插秧、稻穀收割,只有灌溉、施肥、防蟲害等由農民動手耕耘,代耕每個項目收費不一,像是整田每一分地約六百元左右。
決策短視 落得失信於民
記者潘文仁/特稿縣內水稻代耕業者申請停灌補助,一年來仍領不錢,當初是農委會「白紙黑字」做成會議紀錄公告周知,如今卻落得經費無著,且不知解套方案為何;每名代耕業者區區數萬元的補助事小,政府失信於民才茲事體大,面對「言而無信」的政府,未來教民眾如何配合政令?
農委會當初決議補助代耕業者,雖是一番美意,但當初決策也略顯粗糙,在中央政府擔心「補助大門洞開」的疑慮下,補助款何時落袋仍遙遙無期,這凸顯行政單位決策短視,為了解決眼前問題而亂開支票,卻沒考慮支票退票的問題更大。
從停灌的角度來看,以往的補助已照顧到農民,但進一步探究,停灌對代耕業者也是連帶傷害,造成工作收入驟減,長期以來,代耕業者不曾獲得政府補助,權益一直受到漠視。
農委會雖已「覺醒」,開始同情代耕業者的處境,未料卻把問題弄得更糟糕,又傷害了代耕者的信心;代耕業者應督促農政單位訂定出完善的補助標準,符合受損者得償原則,這才能促進農業產業良性循環。
打造明德四季渡假會館 擬斥資42至60億
〔記者李信宏/苗栗報導〕由劉泰英擔任董事長的昌泰集團,已決定在苗栗縣投資四十二億到六十億元,於明德水庫旁打造國際觀光渡假村;昌泰集團昨天向縣府簡報「明德四季渡假會館」開發案簡報,勾勒「春桐」、「夏葵」、「秋楓」、「冬櫻」四種形塑景觀。縣長劉政鴻指示相關單位,在法令許可範圍全力配合,工商發展局長姜松茂說,昌泰集團本週就會送件,由於建照、使用執照是沿用南榮育樂公司先前的申請證照,未來只要形式審查通過即可,最快在六月動工,九十七年營運。
劉泰英是卓蘭鎮人,昨天沒來,由昌泰集團執行長陳聖全向縣府提出簡報;他指出,開發案的地點位於一二六號縣道旁,已向南榮育樂公司購地十二公頃,未來視需求可能再擴大購地。
他說,興建工程概分三期,第一期興建二百二十個房間,第二期擴建二百個房間,第三期一百八十個至三百八十個房間,房間總數在六百到八百間,另有青年活動中心、露營區等;也將發展明德水庫水上觀光,擬興建七個碼頭開設環湖遊艇。
陳聖全說,將打造明德水庫魅力商圈、帆船餐廳、示範茶園、養生會館、溫泉館、魯冰花花園、咖啡戶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