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校方投票 學者:形同遭綁架
台北市立大學教授吳清山直言,遴選委員會各委員票票等值,若依校方投票意向圈選人選,委員形同遭「綁架」。(本報資料照)
〔記者蔡亞樺、張議晨/台北報導〕校長遴選制度建立十多年,遴選爭議卻反覆上演。對於遴選制度運作,各方各有主張,有教師團體提議,增加校長遴選委員會教師、家長席次,降低「官派」感覺;校長、學者持不同觀點,台北市立大學教授吳清山直言,遴選委員會各委員票票等值,若依校方投票意向圈選人選,委員形同遭「綁架」,應尊重委員。
北市教師會總幹事黃志宏說,從現行遴選制度,專家學者是教育局找來的,教育局掌握多數票數,遴選委員會產生的新校長,不一定符合校內師長的期待,例如兩年多前發生成淵高中校長爭議,也是如此狀況。
黃志宏說,最了解學校生態的是老師與家長,教育局在意的是政策推行,遴選委員應有足夠理由說服學校,不要讓人感覺「官派」。教師會理事張文昌說,高中職遴選委員會教師、家長人數,比起國中小少了兩席,盼增加教師、家長席次,教育局多尊重學校。
但吳清山對此批評,如此恐會讓遴選委員會功能降低,變成將來校內投票結果選出來誰,就由誰通過遴選,已喪失遴選制度目的。遴選會上各候選人充分表達意見,讓委員憑客觀、公正事實投票,若只憑校內投票就確定校長人選,「遴選委員等於變相被綁架」。
長期關注教育的北市議員指出,國中小學生因年齡低,家長角色頗具分量,意見與校內教師相左,因此校長遴選成為家長會與教師會的角力戰,高中職則常見人選「空降」紛爭。
吳清山坦言,過去台灣各縣市校長遴選,難免出現對特地人選有偏好,而給予高票數。
北市國小校長協會副理事長陳清義說,國中小與高中職的校長制度不一樣,國中小校長有完整培訓候用辦法,校長考試儲訓取得候用校長資格,才能參加遴選,但高中職凡符合資格,任何人都能參加,建議高中職也能有培育候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