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融合的逐鹿天主堂》波蘭神父請交趾陶藝師 製鄒族浮雕
「鹿隱南山延壽年」浮雕長寬各三.一、二.七公尺,圖像中的河水從阿里山脈流下,代表淵遠流長,有九隻鹿在河邊嬉戲,既符合「逐鹿」意象,又有漢人「祿」諧音,代表至高祝福之意,河邊巨石象徵中流砥柱,藉此感佩鄒族人面對自然災害,仍以堅毅精神重建家園。(記者曾迺強攝)
〔記者曾迺強/番路報導〕嘉義縣番路鄉轆子腳永久屋的逐鹿天主堂看得見族群融合。
波蘭籍神父柏克偉去年接受鄒族頭目建議,在逐鹿天主堂融入鄒族設計語彙,邀請本土交趾陶藝師呂勝南創作蘊含「射日、逐鹿」原住民意涵的浮雕,作品昨天亮相,居民讚賞作品人物神韻維妙維肖,彰顯多元族群融合概念。
柏克偉現為法蒂瑪聖母阿里山聯合堂區主任,他來台十六年,最近八年都在大阿里山區,與另一名神父負責八個天主堂及服務教友;柏克偉說,去年與特富野社頭目汪念月(今年一月病逝)到逐鹿天主堂監工,汪建議在建築設計加入射日傳說或與逐鹿相關圖騰等,由於天主教重視本土化,二人一拍即合,自己隨即透過網路找到曾獲國家薪傳獎的呂勝南設計。
呂勝南表示,原要以交趾陶製作浮雕,但考量該材料顏色雖鮮豔,時間一久卻易脫落,加上經費有限,才以較耐久的水泥雕塑搭配陶漆,製作天主堂入口上方的「鹿隱南山延壽年」大型圖像,以及教堂內聖所約二百五十公分高的鄒族「射日神話」浮雕。
「鹿隱南山延壽年」浮雕長三.一公尺、寬二.七公尺,河水從阿里山脈流下,代表淵遠流長,九隻鹿在河邊嬉戲,既符合「逐鹿」意象,又有漢人「祿」諧音,代表至高祝福之意,河邊巨石象徵中流砥柱,感佩鄒族人面對自然災害,仍以堅毅精神重建家園。
逐鹿社區是八八風災後提供鄒族人容身的永久屋,天主堂去年底完工啟用,居民浦愛花表示,二件浮雕作品人物、動物神情都維妙維肖,此事有原住民、外籍神父、漢人藝師的參與,別具族群融合意義。
呂勝南製作的「射日神話」浮雕,左為波蘭籍神父柏克偉。(記者曾迺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