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土地仿先民 「穿越時空」體會
「秋季繽紛繪本美學主題展」在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展出中。(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林孟婷、劉婉君/台南報導〕樹谷文化基金會推動樹谷原生建築建構計畫,同時規劃舉辦「穿越時空變先民」工作坊,從食衣住育樂五部分進行推廣活動,並與關廟區新光社區合作,除了讓年輕學子學習剖竹、編竹技巧,並在樹谷文化園區搭建土埆厝、土台屋、高腳屋等,重現先民生活型態。
打造實體先民屋厝 加深永續環境印象
樹谷文化基金會在教育中心周圍規劃三棟先民原生建築公共藝術,透過打造實體的屋厝,讓民眾了解早期的生活、建築等文化特色,並透過食衣住育樂五面向活動,包括有手作工作坊、永續綠能講座、土埆磚製作等,結合環保永續環境議題加深民眾印象。
樹谷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董雅坋表示,早期先民的生活方式看得出有著愛護土地的重要觀念,大多使用隨手可得的大自然資源,例如運用茅草、土磚、竹管等,加上配合當地的地形環境,建造出適合居住的建築屋體。
練習砍竹、編竹等技巧 體驗先民智慧
而透過重現早期先民的建築體,藉由參觀解說等方式,讓民眾了解且學習先民的生活智慧,若能落實在生活層面,也是對地球環境的愛護表現。樹谷文化基金會也曾與新光社區合作,推出原生自然建築實作工作假期活動,讓年輕學子實際接近竹子,練習砍竹、剖竹、編竹等技巧,不僅活絡在地竹子文化,也讓年輕學子體驗先民的生活與智慧。
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年度主題展則以「繪本美學」為主題,由樹谷文化基金會策展,展出包括考古、環境、原住民部落、生命教育、親子等五大主題,五百本各式主題的繪本,均採開放式陳列,親子可以一同在展區內閱讀。現場還有原圖牆,展出部分繪本的原圖稿,每一幅畫就是一個世界,讓參觀民眾更能從畫面中營造的氛圍,感受作者想要傳達的故事。
親子互動區有積木區及結合尋寶、動腦的探坑活動;先民考古/鄉土文化主題區,並展示關廟新光社區的竹編、漢人土墼厝模型,以及台南出土的陶器、遺骸等,教導親子如何從骨盆的大小、頭骨的凹凸,判斷骨骸的性別;綠繪本/環境主題區則搬來小型的水族箱及模型,讓民眾可以看看條紋小鲃及牠們生存的環境,讓繪本與實品可以對照,認識自己的家鄉,進而愛護環境。
董雅坋表示,引導十多所小學學童畫出自己家鄉的故事,希望藉由繪本展,保存鄉土文化,讓更多人看到孩子和學校的故事。現場還有手工繪本區,每一本都是老師帶領學生創作的成果,並有塗鴉牆,讓親子一同來塗鴉,展出時間至十月二日止。
運用自然資源搭建並重現先民早期生活的建築屋舍,有著對環境保護的概念。(記者林孟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