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農藥行不賣農藥 他堅持賣有機肥
陳鳳義開設農藥行不賣化肥、農藥,只賣有機質肥料和有機防治資材。(記者廖淑玲攝)
〔記者廖淑玲/虎尾報導〕虎尾有一家農藥行,老闆陳鳳義本來在台北從事建築業,後來返鄉在父親的中藥行幫忙,因為對農業有興趣,開設農藥行不賣化肥、農藥,只賣有機質肥料和有機防治資材,獨樹一格。
在農村,許多農民最愛找農藥行詢問用藥、施肥等問題,對農藥行信賴的程度不輸小朋友對老師的尊敬,許多用藥的知識也都是透過農藥行的指導。
避免環境受害 陳鳳義導正觀念
陳鳳義則不諱言地說,不少農藥行的利潤是和農藥綁在一起,農民到農藥行買農藥,若沒有正確的用藥觀念,未必能掌握正確使用方式,反而容易造成過量施肥、或多項農藥混合施用的「雞尾酒農藥療法」現象,對環境造成極大傷害。
陳鳳義表示,剛回到雲林時,一心想當農夫,所以就種了花生和水稻,但每次到農藥行買農藥,農藥行都是給一整組,結果農藥種類愈噴愈多,蟲卻死不了,農藥就愈買愈多,根本是亂槍打鳥。
陳鳳義開始到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上課,了解如何正確用藥,才發現傳統農藥行的配藥沒有輪用機制,導致害蟲的抗藥性愈來愈高,甚至有如雞尾酒一般混用,根本沒效果。
陳鳳義指出,台灣農田受氣候因素需長期噴藥,但常常噴一款不見得有效得輪用,即這次先噴A農藥、下次再噴B,減少抗藥性的產生,甚至改用生物性農藥,如微生物製劑,針對性高、對環境又無害。
另組青農協會 翻轉生產模式
因為有此體認,陳鳳義開起農藥行,專賣有機肥和資材,而且結合一批年輕的新農組成青農協會,透過定時聚會,交流農業技術,翻轉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