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石山、赤科山金針加工 含硫量降低
含硫量在標準值下
〔記者邱顯明/富里報導〕花蓮縣六十石山、赤科山的金針,近年來都為含硫量太高所苦,兩地農民都在學習利用加工技術,使含硫量從原來每公克6000到1萬PPM降到標準值4000PPM以下,以挽回金針銷路。
國內金針產區無論是花蓮縣六十石山、赤柯山或是台東縣太麻里產區,絕大多數加工時使用二氧化硫來保鮮,讓金針看起來鮮艷、美麗,秀色可餐又不失香Q口感。但其二氧化硫殘留,多不符國家食品衛生檢驗標準每公克不能超過4000PPM。
六十石山、赤柯山金針曾都因消基會檢出二氧化硫含量超過國家標準,由於二氧化硫對過敏體質的人可能引發氣喘,使銷售受到打擊。這些年來,針農雖然把新鮮金針直接乾燥,以避開二氧化硫殘留問題,但直接乾燥的金針看起來暗黃乾枯,賣相不佳。
學界指導 加工有成
近年來,在學界指導下,針農在加工過程控制添加量、改進蒸燻方法,使得二氧化硫殘留明顯降低,從原來每公克6000到1萬PPM降到4000PPM以下。
玉里鎮赤柯山已有農民加工出來的金針符合國家標準值4000PPM。六十石山金針發展協進會為此召開會議,決定跟進加入研習這種加工技術,讓未來的金針顏色還是這麼鮮艷,含硫量又能符合國家安全標準。
六十石山 耆老︰石音旦較牽強
〔記者邱顯明/富里報導〕六十石山金針花季每年引進30萬人上山賞花,但六十石山要讀石山,還是石(音旦,容量單位)山?不僅讓遊客困惑,連當地人也搞不清楚。富里鄉東里村耆老潘萬金引用日治時期文獻,認為讀六十石山較符合真實。
富里鄉製作的六十石山解說摺頁介紹,六十石山地名來自兩種傳說。一是石(音旦)山說,指87水災後,西部受災戶移民到六十石山開墾種稻,逢人問起當地收成如何,農民就說有60石,久了六十石(音旦)山就成了地名。
摺頁上另一說,六十石山因山區大石頭散立山區,數量很多,經常到那裡的人就以60粒石山稱呼,後來就形成地名為六十石山。
今年80歲的西拉雅族頭人潘萬金說,80年前的日治時期就叫做六十石山,日語讀音明確是石頭的意思,而且日治昭和年間的花蓮港廳地圖也標出「頭人埔」後山為六十石山。
他說,六十石山早期是大庄西拉雅族、阿美族人的獵場,除有口大池塘外,根本沒水田,因此,六十石(音旦)山之說較為牽強,以日人地圖和六十石山山區多巨石,唸六十石山較符合事實。
富里鄉公所表示,鄉公所沒有考據過六十石山要發什麼音,鄉公所的態度是遊客會來最重要,地名怎麼唸反而不重要。
而六十石山不只花季才好玩,當地業者非花季也推出2天1夜的另類玩法,讓遊客住在山上觀賞山景,吃當地具有特色的泥火山豆腐、風味餐,體驗做愛玉、擂茶、製茶風情。
洗滌烹煮 蒸發含硫成份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推廣股長林輝煌引用宜蘭大學教授吳柏清的說法,金針二氧化硫含量愈高,色澤愈鮮艷;但金針含硫量是不是過高,應依檢驗標準論斷。而金針含硫量超過標準,使它降低、揮發的方法就是把金針充分洗滌,泡在水裡一陣子,經過烹煮的過程,即可把硫的成份蒸發掉。(記者邱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