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社大自然農法班 退休族群樂耕種
嘉市社大「快樂農耕社」協助啟智協會開闢農園。(記者丁偉杰攝)
記者丁偉杰/專題報導
近年食安問題層出不窮,越來越多國人崇尚自然農耕,親近土壤,擁抱自然,吃得安心,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分享班」開班第十個年頭,由嘉義大學講師張山蔚與研究夥伴胡安慶,傳授學員自然農耕觀念與方法,開啟學員重視農民權益與消費者食安,除自給自足,還將觀念推廣進國中小學與弱勢團體,成為社大最有行動力的社團。
友善環境 不用農藥、化肥
社大主秘林玉琴說,自然農法分享班每學期選修學員約一百二十人,來自各行各業,多數是退休族群,分為「快樂農耕社」及「好自然農業社」兩個平台,前者將樂活耕種信念,傳播至校園及弱勢團體,協助開闢農園,後者從友善環境概念出發,強調不用農藥、不施化肥,生產新鮮蔬果,「自己種菜自己吃。」
「從種菜親近大自然與土地,感受到快樂。」快樂農耕社社長曾若淑在民國九十八年「八八風災」發生後,與學員到阿里山鄉山美國小教學童種菜,帶動社區媽媽跟著學自然農耕,透過農作與土地對話,感受到是一件快樂的事,同時開啟學員視野;曾若淑家裡從事農機銷售,常接觸新品種農作物,也不吝分享,提供農耕器具與種子讓大家享受田園樂趣。
前進校園、弱勢團體推廣
學員足跡從嘉義市崇文國小到嘉義縣六嘉國中,指導學子當小小農夫,自己種的菜當營養午餐,更協助嘉義特殊教育學校農藝場,讓身障學生學習嘗試栽種新品種紫色洋蔥歡喜豐收,與嘉市博愛仁愛之家長者互動,勾起他們早年務農的回憶。
有些學員上課數年有所成長,進階「專業農」,銀行經理退休背景的班長龔金山兩年前成立「好自然農業社」平台,這群小農生產新鮮、無農藥蔬果食材,除自產自食,每週二上午九至十一點還在社大農園教室前擺攤行銷,讓生產者與消費者面對面交流食安觀念。
龔金山強調,小農生產的作物多樣化,在生產技術與病蟲害防治下了很多苦功,透過活動找尋行銷通路、推廣自然農耕,看到消費者接受,是他們最大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