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舊美麗,讓時尚更永續】快時尚背後的代價
羅可容(圖片提供/綠色和平組織)
記者劉珮芬/報導
達人出列:
羅可容/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
2010年加入國際綠色和平組織,擔任區域發展及專案主任。曾經負責農業、為時尚去毒與減法生活等專案項目,現為塑膠專案負責人,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塑膠問題。
艾彼/心理師
本名王昱勻,高考合格諮商心理師,著有《不只是孝順!我想好好陪您變老》一書,臉書粉絲團:艾彼—心理師的會心時刻。
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羅可容說:「我們不要把快時尚標籤貼在幾個特定大品牌,廣義來說,一般服飾店、網路店家都應列在其中。」過去衣服流行趨勢,多分成兩季、四季,時至今日已演變成一季、一個月到一週,特賣會幾乎一年四季都有名目可辦。也因為「快時尚」趨勢,從生產端開始變調,衣服所需原料,如棉花、紡紗等無法跟上業者出新品的速度,使得他們大量使用聚酯纖維(人造纖維)及剝削勞工,像是超時、薪酬給付不公等問題。
其中,羅可容指出,聚酯纖維的使用與快時尚的興起息息相關,因聚酯纖維便宜、容易取得,現今市面上有超過60%的衣服是用聚酯纖維製造,如此所產生的碳排量幾乎是棉花的3倍。不論是製造過程中的高汙染、還是消費端產生大量無法分解的廢棄物,這些都無疑地使紡織業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汙染源之一。
而綠色和平組織也調查,全球成衣的銷售額從2002年的1兆美元,成長到2015年的1.8兆,預期在2025年達到2.1兆。數據顯示,相較於15年前,每年每人平均購買的衣服增加了60%,但保留下來的衣服數量只有以前的一半。由此可見民眾消費越多,丟棄也越快。
民眾將衣物丟至舊衣回收箱後,會由舊衣回收廠業者處理,依照衣服狀況區分可用性,衣況好的就讓二手衣業者挑選收購或捐至社福機構,壞的只能送至焚化廠燒毀,過程中舊衣回收廠業者都需要花費大批人力、金錢、時間跟空間,專賣二手衣物的椿花二手衣店老闆大樂就呼籲:「別再替舊衣回收廠業者扣上『牟取暴利』的帽子,他們不是義務要幫忙處理你不要的衣服。」
這樣做!不再衝動購物
心理師艾彼說:「每個人心理素質不同,購物慾產生的原因也不同,像是比較心強、自信心低、內在憂鬱等。」艾彼將演化心理學中的購物成癮分為6個層面:1.看到錢包有錢就認為自己有本錢消費。2.超支購物,導致背負卡債。3.害怕別人知道自己購物,被冠上「浪費、愛花錢」的汙名。4.重複購買一樣的東西或自己不需要的東西。5.覺得購物使自己心情愉悅。6.看到想要的物品,沒有立刻買會覺得焦慮。若這6點符合項目越多的人,就越接近購物成癮的心理。
不論是什麼原因造成自身的購物慾,若不想重蹈覆轍,艾彼建議,除了減少使用信用卡、電子錢包,可透過寫日記加記帳、親友監督以及時時告訴自己「知足」等,因為大腦是容易被說服的,堅持超過21~30天,可望得到改善。
為了配合衣服快速製造,紡織工廠幾乎一刻不停歇,所造成的河川汙染相當可怕。(圖片提供/綠色和平組織)
棉花田供給棉花的量已無法滿足成衣商。(圖片提供/綠色和平組織)
艾彼(圖片提供/艾彼)
你能算出自己去年買了多少件衣服嗎?穿過幾次了呢?(記者陳宇睿/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