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職業破解】書醫生,專治書本疑難雜症
書醫生徐美文(記者臺大翔/攝影)
記者謝佳真/報導
人類受傷可以擦藥看醫生,那書本受傷怎麼辦?臺灣圖書醫院的「書醫生」專治書籍疑難雜症,書頁發霉、移植、美白、縫補都難不倒她!而書醫生徐美文也傳授一些簡單的書籍修復技術,運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在家也能DIY!
書醫生小檔案
徐美文/原本是負責管理特藏書庫,因緣際會下接觸古籍修復,任職於臺灣圖書醫院擔任書籍修復師,至今已有近10年的修復經驗。
他們的一雙巧手 幫書本動手術
「書醫生」正式名稱為書籍修復師,他們負責修復的不只是書,紙張、文件、地圖等都是他們的專業領域,徐美文在臺灣圖書醫院(臺灣圖書館內部單位,不對外開放)主要修復中西式古書籍和書法作品。她考上公務員後進入臺灣圖書醫院,最初負責管理古書籍,後來在恩師楊時榮的啟蒙下接觸到古書籍修復,開始學習相關技能,並在楊時榮老師退休後接替修復書籍的業務。
書本最常見的病症就是書頁脫落、紙張破損和因為長年擺放受潮發霉等問題,對書籍修復師來說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疾病,許多小病症只要用黏著劑和一雙巧手就能輕鬆治好。
學習無止盡 累積豐富實務經驗
徐美文碩士讀的是古典文獻學,雖然時常接觸古籍卻一直沒有深入瞭解古書籍的結構,當她剛接觸書籍修復時也曾感到不安,但啟蒙老師楊時榮老師對她說:「恆心毅力都是後天可以培養的。」徐美文表示:「我唯一的優勢是我是館員,我的興趣就是我的工作,除此之外和大家都一樣。若要說書籍修復師有沒有先天必備條件,那就是不會流手汗!」手汗對書籍的影響很大,徐美文說修補書本不建議戴手套,因為修復過程中經常會需要一些細微的動作,或運用一些剪裁得很細薄的紙片,戴手套會影響手感。而且即使戴上手套,手腕的汗還是會沾濕書籍,讓文本二度受傷。
徐美文當年為了學習更多關於書籍修復的理論,特地去政大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進修博士,從業將近10年後也累積了豐富實務經驗,現在偶爾會開課教授書籍修復,還曾獲邀至香港開設相關課程,這些書籍修復課程也是讓同好有機會更深入接觸書籍修復的管道。另外,臺灣圖書館在暑期會開放大學生至館內實習一個月,還有學生身分的人不妨把握機會。
讓破損書籍重生 用專業換來肯定
在她將近10年的書籍修復生涯中有兩個故事令她難以忘懷,一個來自成大學生,一個來自遙遠的諾魯共和國。2013年2月某一天午後,徐美文接到一通來自台南的電話,一位成功大學的學生向教授借了一本精裝書影印,但在影印過程中書本被老闆弄壞,他上網看到臺灣圖書醫院的資訊,決定北上向徐美文求救。還好書本的問題不大,雖然臺灣圖書醫院是不對外修書的,但她決定向大學生示範如何移除膠帶、用皮料紙加固、補強,最後將這本書留在她這裡加壓乾燥。3月初學生再度北上取回書本,開心地寄了一張立體小卡片表達感謝之意。
另一個故事則是來自諾魯的挑戰,2015年4月諾魯送來3套講述諾魯歷史的精裝書,這3套精裝書對他們來說有重大的意義,希望能藉由台灣書籍修復師的力量將書本恢復原狀。諾魯的精裝書封面破損,但因為無法找到和當初製作書本完全相同的材料,他們費了一番苦心才尋得接近的材質替補。歷經2個月的時間,3套書終於修復完成,徐美文以書籍修復師的身分見證兩國的友好關係。
盼自己的技能 替文獻傳承盡份心力
從陌生到熱愛,徐美文一步步地瞭解古文獻的重要性,也希望能藉著自己的技能為文獻傳承盡一份心力。不過談及現實問題,台灣書籍修復師的就業市場的確比較小,目前台灣大約只有20幾位修復師,想要結合志業謀生並不容易,國外的市場相對來說比較廣。即使無意投身這個行業,徐美文仍鼓勵大眾對這項技藝有更多認識。「我想保留紙張歷史的痕跡,保留歷史留給我們的老舊味道。」她以自己的職業為榮,更希望能藉此傳承古典文獻,讓後代子孫手中的書籍、文物依舊完整無缺。
DATA
臺灣圖書館︰(02)2926-6888。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預防勝於治療
正如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就能擁有健康身體一樣,給書本良好的保存環境有助於書本維持良好狀態。
.書本擺放整齊
書本擺放整齊是培養良好習慣的第一步,若書本亂擺放,在抽取的過程中容易折到、擠壓,對書本保存有害無益。同樣的,切勿將書本和雜物亂堆在一起。
.從書背的2/3高處拿書
拿書的時候從書背由下往上數2/3高處拿取,直接拉扯書的上緣容易損傷書頁。
.控制濕度
紙張的大敵之一是濕度,台灣高溫高濕的氣候讓紙張容易發霉、受潮。徐美文建議收藏圖書的濕度約維持在60%上下,若居住地方較潮濕,不妨買台除濕機,或購置防潮劑降低周遭環境濕度。
荷蘭和越南的圖書館員來臺灣學習書籍修復。(圖片提供/徐美文)
修復前的諾魯歷史精裝書。(圖片提供/徐美文)
修復完成的3套講述諾魯歷史的精裝書。(圖片提供/徐美文)